更冷。
更重要的是,频谱特征与她父亲生前最后一次实验日志中标注的“备用唤醒通道”完全一致。
“林知远!”她喊道。
他冲进来,披着外套,头发凌乱:“怎么了?”
“我爸……可能留下了更多东西。”她指着屏幕,“这个信号,每隔3287秒发送一次脉冲,正是‘灯火-Beta’运行的天数。他在用数字对我们说话。”
林知远盯着频率分析图,脸色渐白:“你是说……他还活着?以某种形式?”
“我不知道。”小满摇头,“但我知道,他不想让我们停下来。”
他们再次启程。
这一次,同行的还有三位自愿者:一名精通低温量子通信的工程师,一位研究过早期脑波映射的神经学家,以及一位曾亲身经历“记忆清洗”的前特工??代号“灰雀”,全身植入物已被拆除,唯独左耳内保留着一枚微型共振器,能捕捉常人无法察觉的情感波动。
航行途中,风暴接连不断。破冰船在浮冰间艰难穿行,船体发出令人牙酸的挤压声。夜晚,小满常站在甲板上凝望极光,那舞动的绿光宛如数据流在天空书写密码。
“你觉得他恨我们吗?”某晚,林知远突然问。
“谁?”
“你爸。如果我们最终彻底摧毁‘灯火’体系,他的毕生研究就会变成历史罪证。”
小满望着远方,“他不怕被误解,只怕被遗忘。科学家最大的恐惧,不是失败,是真相永远沉睡。”
第七天,他们抵达目标区域。
钻探作业持续了四十八小时,终于穿透最后一层高压冰岩。
当探照灯照亮洞穴内部时,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。
这里不像实验室,更像一座陵墓。
中央矗立着一座由黑色晶体构成的柱状结构,表面流动着微弱的蓝光,如同静脉搏动。四周墙壁镶嵌着数百块记忆晶片,每一片都标注着编号与简短描述:
>【01:妻子分娩当日的笑声】
>【07:女儿学会走路的第一步】
>【43:战友牺牲前托付的家书默诵】
而在晶体柱正前方,摆放着一台封闭式维生舱。
舱内躺着一人。
面容苍老,瘦骨嶙峋,身上连接着早已失效的生命维持系统。但他胸口仍有极其微弱的起伏,心率监测仪上跳动着一个数字:**0。3次分钟**
近乎假死。
小满颤抖着靠近,透过玻璃看清了他的脸。
是父亲。
泪水瞬间决堤。
“他用了低温休眠技术……把自己封存在这里。”神经学家检查设备后震惊道,“这不是普通冷冻,是结合了量子纠缠态的意识锚定法??他的大脑仍在极慢速运转,持续向外界发射情感信号,只为等一个人回应。”
小满扑在舱盖上,嘶哑地喊:“爸!我来了!我是小满啊!”
没有任何反应。
工程师迅速连接便携终端,尝试激活交互协议。屏幕跳出提示:
>【身份验证请求】
>【请输入您对‘家’最初的定义】
她闭上眼。
耳边响起童年夏夜的蝉鸣,院子里的竹床,父亲摇着蒲扇给她讲故事,蚊香袅袅升起……
她轻声说:“家,是我摔倒时,你蹲下来,让我趴在你背上说‘马儿跑咯’的地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