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它……在回应什么?”一名学生惊呼。
陈远凝视屏幕,忽然笑了:“它在听。听那些飘散在宇宙中的声音,听千万个未曾说完的‘再见’,听亿万里外某阵风吹过花丛的沙响。”
他闭上眼,心中默念:小禾,你看到了吗?你的种子,正在飞向星辰。
不知过了多久,跃迁结束。
飞船重新稳定于实空间,舷窗外,半人马座β星清晰可见,湛蓝如宝石,大气层中已有初步生态改造的痕迹。基地信号塔发出欢迎光束,地面探测器显示环境适宜度已达78%。
登陆舱分离,缓缓降落。
当舱门开启时,红土平原迎面扑来一阵干燥却清冽的风。陈远第一个踏出,脚踩在异星大地之上,沉重的靴印留在松软的土壤中。他蹲下身,双手捧起一?泥土,深深嗅了一口??没有芬芳,没有湿润,只有原始的矿物质气息。但这,正是生命的起点。
学生们陆续走出,怀抱玉莲幼苗,神情肃穆。
他们在预定坐标挖坑、覆土、浇水。水源来自飞船携带的地球雨水蒸馏液,每一滴都经过净化与祝福。当最后一粒土盖上根部时,陈远取出随身携带的陶杯??那是仿照小禾当年用过的样式烧制??倒入一杯清水,并轻声念道:
“此地无碑,无名,无旧梦缠绕。
唯有新生,愿你在此扎根,
替我们守望这片尚未命名的春天。”
话音落下,大地忽然轻微震动。
一道微弱的蓝光自根部蔓延而出,迅速扩散成环形光纹,深入地下数十米。紧接着,远处的地表裂开细缝,竟有数株野生苔藓状植物破土而出,围绕玉莲形成天然护圈。生物扫描仪立即报警:这些植物基因序列与地球任何物种都不匹配,但却含有微量玉莲DNA片段!
“不可能!”生物学家学生震惊道,“我们没带任何伴生种!”
陈远却只是微笑:“也许,是风带来的。也许是某次陨石撞击,将地球尘埃送到了这里;又或许,是某个早于我们的探险队遗落的样本。但更可能的是……”他抬头望向星空,“有些东西,本就不受距离限制。比如思念,比如愿力。”
夜幕降临,基地点亮照明灯。众人围坐在篝火旁,分享干粮与故事。一位少年说起自己祖父的事:“他死于旧时代的记忆执念症,整天对着AI投影喊‘儿子回来’。直到有一天,奶奶拔掉了电源,抱着他说:‘老头子,咱们的儿子已经走了,可我们的孙子还在等你讲故事呢。’那天之后,他开始学画画,把回忆画成壁画,最后挂在养老院的墙上。他说,画里的孩子会动,比机器真实多了。”
众人沉默,继而轻轻鼓掌。
就在这时,玉莲的方向传来一声极轻的“咔”响。
所有人回头望去。
只见那株不过半尺高的幼苗,竟在今夜第一次绽放!九层花瓣层层展开,虽不及地球玉莲那般华美,却散发出柔和绿光,照亮方圆十米。更令人震撼的是,花瓣表面浮现出一行行流动的文字,像是某种古老语言,又似心灵直觉可懂的意象:
>**“此处亦可归。”**
>**“风识吾名。”**
>**“心至即家。”**
陈远跪坐于前,热泪盈眶。
他知道,这不是奇迹,而是必然。当一个人真正放下执念,当他敢于带着伤痛继续前行,宇宙便会以某种方式回应??或许是一朵花,或许是一阵风,或许,只是一个念头的共鸣。
这一夜,全球多个“告别花园”同步感应到异常能量波动。莲语坡的老园丁惊醒,发现所有休眠玉莲同时微微摇曳;火星巨树顶端释放出一圈巨大光晕,持续整整三分钟;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报告,那几粒漂浮的种子中,又有两粒萌发,开出微型花朵,花瓣上竟浮现地球经纬线图案。
科学家无法解释,只能记录为“跨维度情感共振事件”。
而民间,已有孩童传唱歌谣:
>“玉莲飞星海,
>一念越千载。
>不问归何处,
>心安即是台。”
十年后,半人马座β星已建立起第一座“新莲城”。城市依玉莲为中心规划建设,街道如花瓣延展,建筑采用光合材料,夜晚自行发光。居民不再使用数字悼念系统,取而代之的是每年春分举行的“焚信节”??人们写下对逝者的思念,投入特制炉中,灰烬随风升空,化作一场温柔的雪。
那株最初的玉莲,如今已高逾百米,枝干盘曲如龙,根系贯穿地下aquifer层,成为星球生态平衡的关键节点。它的花期不再固定,而是随人类集体情绪变化而开放。每当一座城市举行大型告别仪式,它便会在夜间绽放,光芒映照半个大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