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禀王上,是城中百姓来为您送行了!”
“送行?”秦王神色一怔,他虽然公布了身份,却并未大张旗鼓在城中宣布此事
再者,纵便百姓知晓他莅临此地,又何须这般兴师动众来为他送行?
说起来,这种事情,自他即位起还是头一遭碰到。
这时,趴在车窗的李世民惊呼道,
“阿父,好多百姓都提着竹筐,他们想送东西给你!”
当秦王抱着孩子走出车门时,一下被眼前的场景震住了。
放眼望去,目光所能探查到的每一寸道路,都密密麻麻挤满了提着竹筐的庶民。
随着他的脚步开始朝民众走近,已经越来越能清晰地听到他们在说什么了。
这些瘦骨嶙峋满脸风霜的百姓,正在高喊着诸如“多谢王上救命之恩””王上万寿无极”“王上,请您收下吧”的话语。
而他还看到,那些随着人群拥挤的手臂而晃动的竹筐中,装着一只只鸡鸭鹅,装着一篮篮松子和干货,甚至,还有人挑着两只小豚猪
秦王亲历过许多庄严威慑的场面,却唯独是第一回,看到这样一个奇异而震撼的场面。
他的大秦子民,刚经历了一场浩劫的仇由百姓,竟拿出了他们仅有的宝贵财产,依依不舍地追来这里为自己送行!
这一刻,任凭这位铁腕手段的君王一贯心如磐石,也忍不住恍惚欣喜地心旌神摇起来。
这,便是黄帝尧舜时代独有的万民景仰之象吗?
蒙恬兄弟带着士卒在维持秩序,好在百姓们极有分寸,没有一人不管不顾地冲上来,他们老老实实挤在士卒们的线外,一双双眼睛满怀希翼地望着他们威仪赫赫的君王——
他们的王上,今日并没有穿十二章纹的朝服,而是穿了一身玄朱混金丝的常服。
但几乎所有人都能一眼认出,那位从马车上走下的英姿神武、抱着孩童的青年贵人,必定是他们的秦王!
他是如此的俊逸,又是如此的威严,他挺拔的身姿只消往这里一站,所有人的心就跟着安稳起来了。
如果不是朝廷早早下令迁移,如果不是王上派人运粮来赈灾,他们今日,又怎能好端端站在这里?
更让他们
感动的是,昨晚城中悄悄传遍了一个消息:
秦王亲自押送着药材,前来仇由探望药铺里的伤患了!
在这个人命如草芥一样低贱的乱世,一国之君这样的做法,带给这些庶民的震撼和感动,是无法用任何言语来形容的。
所以,在有人早起挑水窥见秦王坐车离开的一幕后,立刻敲响了周边邻人的房门,让大伙赶来为君王送行!
就这样一传十,十传百,无数人匆匆带着家中最后的一只鸡鸭鹅,从四面八方涌出来追上来了
等赶来的韩非解释完,李世民早已被感动得眼泪汪汪的。
他心心念念的这一幕,终于在大秦的土地上出现了!
无论大唐的黎民,还是大秦的黎民,他们都一样的知足善良,君王和朝廷对他们付出一分善意,他们恨不得回报十分甚至百分的忠诚
若能得民心至此,秦,又怎会二世而亡?
秦王听完,却难得地生出了两分愧意,看着这些百姓的目光也愈发柔和起来。
其实,他下令迁移北地人口,是因为世民得了老神仙的预警;
他下令以爵位换赈灾粮食,是被世民催促着做的;
他这回前来仇由,也不是为了探视灾民,而是为了给祖母延请名医,就连那些药材,也是孩子执意要带来的
当然,他知道这不是该说出真相的场合。
世民虽然是太子,他毕竟还只是个孩童,在天下人心中,一言一行皆能代表一国的,只有他们的王。
既然是这样,秦王也不想拂了仇由百姓对朝廷的忠心,便把李世民放下来,抬手示意众人安静。
君王抬臂一挥,众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,只剩下些鸡鸭鹅猪的叫声此起彼伏响起。
秦王朗声道,
“二三子知恩图报,乃我大秦良民,寡人不胜欣慰寡人问过韩相,灾情善后一事,至少还需数月,如今这几个郡县的大半田地中,仍有不少山石碎砾亟待清理,如此一来,恐怕便会耽搁春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