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夜,启明台突现异象??南方苗疆圣山传来剧烈波动,女娲灵根最后一颗种子竟自行萌发,长出一株通体晶莹的莲花,花瓣展开时,竟显现出一张与瑶姬极为相似的面容!
巫祝急报:“莲中有灵,自称‘忆母’,言要见杨戬一面。”
杨戬即刻赶赴苗疆,踏入圣山禁地。只见那朵水晶莲轻轻摇曳,花心之中,一道虚影缓缓浮现。她穿着素白衣裙,眉目温柔,正是瑶姬年轻时的模样。
“母亲……”杨戬嗓音沙哑,几乎说不出话。
“戬儿。”虚影伸出手,虽无法触及,却让整个空间充满暖意。“我没有复活,这只是灵根承载的记忆所化。但我可以告诉你真相的最后一部分。”
她顿了顿,目光深远:“混世魔心,并非外来的邪物,而是当年混沌魔核分裂后的残魂之一。它寄宿于南荒少年体内,不是偶然,而是我亲手种下的因果。因为只有经历过极致之痛的人,才能理解何为真正的救赎。”
杨戬震惊:“你是说……你早就安排了一切?”
“不完全是。”瑶姬微笑,“我只是埋下了可能。就像播下一粒种子,能否开花,取决于土壤、风雨、还有人心。而今,你们做到了比我更大的事??你们没有用神权重建秩序,而是让凡人自己点亮了灯。”
她身影渐淡,最后说道:“记住,儿子,最强的力量,永远来自爱,而非律令。当你愿意为陌生人流泪时,你就真正继承了我的神格。”
花谢,影灭,唯余一片晶莹花瓣飘落掌心,化作一枚小小的莲形印记,融入杨戬眉心天眼之中。
自此,他的天眼不再只是洞察万物的利器,更成了承载记忆与情感的容器。每一次开启,不仅能看见现实,还能窥见过去那些被遗忘的悲欢。
数月后,启明台召开首次三界共议会。六大命种齐聚,另有百名清官、十族长老、三百平民代表列席。会议决定废除“天命注定”之说,设立“民愿司”,允许凡人通过青莲灯许愿,汇聚信念之力,影响局部天象与运数。
更有甚者,火族公主提议重建“业火炉”,不再用于祭祀,而是炼化冤屈与执念,转化为推动变革的能量。混世魔心少主主动请缨,镇守归墟裂隙,以自身为锚,防止混沌再度渗透。
孙悟空则宣布退出一切争斗,带着金箍棒游历人间,专为受冤者鸣不平。他笑言:“齐天大圣不死,只是换了战场。”
而明觉,始终留在守光村,每日照料青莲灯,教孩童识字读书,讲述那些曾被掩盖的故事。他说:“历史不该只由胜利者书写,也要听一听哭声。”
三年过去,南荒重现绿意,焦土之上开出野花;北海冰渊结出了温暖的珊瑚林;西漠村庄连成一片,稻浪翻滚如海;就连天庭废墟也被改造成学堂,供凡人修习道法。
唯有杨戬,依旧巡行三界,银甲染尘,长枪不离身。但他不再孤独。每当夜幕降临,万家灯火亮起,总有那么一盏,会为他而留。
某日黄昏,他在一处山村歇脚,遇见一位老妇正在门前点灯。老人抬头看他一眼,笑道:“又是赶路的吧?进来喝碗热汤。”
杨戬摇头婉拒,却忍不住问:“您为什么每天都要点这盏灯?”
老妇擦了擦手,望着灯焰:“因为我孙子说,只要灯还亮着,就说明世上还有人在为我们战斗。我说不清谁在战斗,只知道,不能让他回来时看到一片黑暗。”
杨戬怔住,良久,轻声道:“奶奶,您孙子说得对。而且……他没说错人。”
他解下披风,轻轻盖在灯罩外,挡住寒风。
然后转身离去,背影融入暮色。
身后,那盏灯愈发明亮。
又是一个冬至来临,南海礁石岛上,青莲碑前再次亮起两盏红焰灯。沙粒滚动,海潮低吟,仿佛回应着某种古老的誓言。
而在海底归墟深处,那枚曾碎裂的血玉符,竟重新凝聚,悬浮于虚空,正面“至情”,背面“至信”,光芒温和而恒久。
新的纪元已经开启。
没有神谕,没有宿命,没有绝对的善恶划分。
有的只是一个个普通人,选择相信光明,并愿意为之守护。
杨戬站在昆仑之巅,望着浩瀚星河,耳边似乎响起母亲的声音:
“这条路很长,但只要你不停下,总会有人跟上来。”
他微微一笑,抬起右手,掌心浮现出一朵金色莲纹。
随即,轻轻吹了一口气。
风起,灯动,万点星光应声而亮。
他知道,这不是终点。
这是开始。
是无数个孩子将在未来某一天睁开眼睛,看见这个世界仍有光,并决定??
也做一束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