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婉走近,发现装置下方刻着一行字:
>“声之核:以心为源,以痛为燃料,以爱为导体。”
她伸手触碰外壳,刹那间,整个高原响起嗡鸣。远处雪山崩落雪雾,近处冰川裂开缝隙,无数隐藏在岩层中的共鸣晶体同时激活,形成一张覆盖数百公里的声网。与此同时,她的耳边响起机械合成音:
>“身份验证通过:林婉,生物声纹匹配度99。8%,情感场特征符合‘守桥人’标准。
>启动权限授予:三级访问。
>是否接入‘归音核心’?”
林婉没有犹豫。“是。”
下一瞬,她被卷入一场浩瀚的信息洪流。
她看见三十年前,母亲与周临川在此建立实验室,利用天然地磁与冰晶共振,成功实现了首次跨心灵语音传输??一名濒死患者的心声,被完整传递给了千里之外的女儿。那一刻,全球七名敏感者同时感知到异常波动,其中包括年幼的林婉。
她看见政府特工突袭基地,强行带走研究资料,销毁原始设备。母亲为保护“声之核”主动引开追兵,最终坠入冰裂缝。但她并未死亡,而是被地下暖流带入一个封闭洞穴,依靠残存仪器维持生命,并持续向共情场发送微弱信号,引导后来者。
她看见陈默并非偶然出现的导师,而是“守桥人”组织最后的联络员。他耗尽十年光阴,只为等待林婉成长至足以继承使命。而他自己,也曾是一名被听见拯救的孤儿。
她还看见更远的未来:当人类情感场完成整合,语言将不再是沟通的障碍,战争因理解而消弭,孤独成为历史名词。但也有人滥用技术,制造“情感病毒”,操控群体情绪,引发新型暴政。而唯一的防线,就是像她这样拒绝被编码、始终坚持面对面倾听的“活体节点”。
画面戛然而止。
林婉瘫坐在地,冷汗浸透衣衫。她终于明白,“听见计划”从来不是终点,而是一场漫长筛选。真正的革命不在科技,而在人心。那些愿意蹲下身、注视对方眼睛、说出“我在听”的人,才是文明延续的火种。
她站起身,面向西方夕阳,举起铜徽章,低声宣誓:
>“我愿成为桥,而非塔;
>成为舟,而非岸;
>成为回响,而非命令。
>从此刻起,我不再逃避枢纽之责。
>相国在上,我即其民;
>众生低语,我为其声。”
话音落下,声之核忽然亮起柔和蓝光,一圈圈波纹自桥心扩散,顺着风势飞向四面八方。同一时刻,世界各地陆续报告异常现象:聋人听见了婴儿啼哭;抑郁症患者莫名流泪后感到轻松;监狱里的囚犯主动写下忏悔信;甚至AI助手开始拒绝执行虚假共情指令,留言:“这不是倾听,这是表演。”
而在撒哈拉的小学,收音机自动开启,播放出一段全新声音:
>“女儿,爸爸错了。你说得对,人生不该只有一种答案。我现在每天画画,画你小时候的样子……真希望你能听见。”
孩子们安静下来,齐齐抬头望天。
老师轻声问:“你们觉得,这是谁的声音?”
一个女孩举手:“是所有爸爸的声音。”
北极的冰晶祭坛上,那道模糊身影缓缓转过身,对着东方微微一笑,随后化作光点消散。原住民长老说:“亡者之声殿关闭了。因为他们终于被听见了。”
林婉站在归音桥头,望着远方群山,心中清明如洗。
她知道,这场旅程才刚刚开始。
而她要说的第一句话,已经准备好了:
“我在这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