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怎么会是天意的预兆?
【李世民:天灾又何解?】
李世民连忙问道。
异象可预知,那天灾……
【秦念:地震、旱灾、洪涝、蝗灾这些灾害在后世也能提前预知。同样的,庆云彩虹景星之类的祥瑞也都可以被提前预知。】
【秦念:祥瑞灾祸,都是自然天象,与天意毫无关联。】
秦念还仔细想了一下,19世纪能不能预测这些自然天象。
不过没关系,她说的是后世又没说具体什么时候。
就算框定在她造反人设的十九世纪,她说能提前预知又没说提前多久——
动物反常的行为也可以作为预测天象的预兆嘛。
………
刘彻终于死心了。
九年后就是会旱灾频发。
此时刘彻才有点理解秦念为何不信天意。
灾异祥瑞皆可被预测,且不会因为君王昏庸或贤明而更易,这算什么天意?
【刘彻:为何亡国多伴随天灾?】
《春秋》不可信,但刘彻读史并非只读《春秋》。
这个问题与他先前被阻拦的问题很像,刘彻也只是尝试一下。
却没有被天意所阻。
只是省略“周天子效仿先王”这部分,就能够绕开天意的限制?
若这是天之意志,未免过于愚钝。
第26章
【秦念:假如昏君对社稷的伤害是五十,还不足以摧毁王朝;若恰好碰上伤害为五十的灾害,那就是一百的伤害,亡国。】
【秦念:君王昏庸到一百的程度,没有天灾也会亡国;而当灾害本身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一百,那君王就算不是昏君,也很容易亡国。】
没有引经据典,甚至没有引用过去的历史。
秦念说得极为清晰易懂,就连从未读过书的黔首们都能理解。
十二名皇帝当然更能理解其所言。
甚至发现秦念之言,比起儒家的天人感应更有道理。
………
“如何预测天灾?”
诸多帝王皆有此问,然而都被天幕以规则二阻拦。
尝试多次无果后,李世民只能叹道:
“何日以秦念为话题?”
【刘彻:天灾无法避免,天灾导致的亡国是否为天意?】
【秦念:昏君会加重灾害的程度,而明君可以削减——比如你要是放着黄河决堤不管,之后的旱灾蝗灾也全都不管,再多打几次败仗,那应该也能达成亡国之君的成就。】
【刘彻:……】
虽是无言,但刘彻对于天灾的疑惑已经解开。
而后世之君,则是能从秦念所言想到相关的亡国之君——
王莽、隋炀帝杨广。
【刘彻:垂拱而治是明君,还是日昃不暇食为明君?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