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曌眉头紧皱。
她从未用公主去和亲。
但此时突厥默啜可汗助平契丹有功,请求以女儿与大周和亲。
武曌本决意让内侄武延秀前往突厥迎娶其女。
但见秦念之言,她不得不怀疑默啜的目的。
………
赵匡胤尚未实现一统,无和亲之念。
即便一统,赵匡胤也不会让公主们与异族和亲。
汉唐常与异族和亲,然和亲之事只能缓和一时,异族终究会复叛。
但此番汉武帝时的和亲公主不再是单纯去和亲。
赵匡胤不知道这会带来怎样的变化。
他能确定的事情,是此番“密谋”必然会为异族所知。
这也是好事,应不会再有异族敢向大宋求娶公主。
大宋不以分封治国,不会分封诸侯,也不会让公主去和亲争权。
………
大明以“驱逐胡虏,恢复中华”立国,送公主去和亲就不在朱元璋与朱棣的考虑范畴。
华夷之辩在大明为重中之重。
但二人并没有因为汉武帝的和亲之举而加以轻视。
时势不同。
汉武帝之时,汉朝对匈奴才异攻守之势,张骞初通西域。
此时汉朝绝无可能直接攻占西域诸国。
【刘弗陵:刘病已,朕已决定效阿父之举,你为何意?】
刘弗陵突然主动找刘病已说话,是因为他见到了刘病已“本人”。
刘病已正被养育于掖庭,故而能在短时间内前来觐见只比他年长三岁的陛下。
两人相谈甚欢。
刘病已常常离开皇宫在外游玩,结识了许多市井之友,有着许多刘弗陵所未有的见闻。
刘弗陵也才十五岁,他幼年登基,又过于早慧,身边未曾有能交心之人。
今日竟是与刘病已一见如故。
于是同议天幕之言时,刘弗陵灵机一动,询问总是不出言的年长刘病已。
此时四十一岁的刘解忧闭目片刻,再睁开已是寻常神态。
“我已许久不见冯嫽,甚是思念。欲修书一封,让她前来与我相聚。”
冯嫽是她的侍女,常代表她访附近诸国,各国君臣都称呼她为冯夫人。
后来冯嫽嫁给了乌孙右大将为妻。
如今刘解忧欲要争权,冯嫽将是她最重要的助力。
“我已久未拜见公主,很是想念她。”
冯嫽与丈夫道别,驰马而去。
她随公主来乌孙二十一年,深知公主向汉之心。
纵有身死之危,她也要助公主行此大事!
【刘询:……亦然。】
五十岁的刘解忧轻轻叹了口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