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匡胤无奈。
发现光义面露窘迫,实在不忍让弟弟如此难堪,赵匡胤就握着他的手腕走向偏殿。
前行几步后发觉不对,赵匡胤又道:
“德昭,你也过来。”
既然已经更易皇储,在天幕商议之时,却将太子留下,就很不妥当。
【秦念:赵光义又声称,赵光美与当时的宰相卢多逊合谋造反,将赵光美勒归私第。得知赵光美“不悔过,益怨望,出不逊语”后,赵光义又把他贬至房陵。】
勒归私第,指的是剥夺官署居住权,实则是解除职务。
也就是说,按照史书的记载,赵光美已经是第二次谋反了,还只是被解除官职。
反正秦念不信这种鬼话。
………
此时还是吏部侍郎的卢多逊脸色相当难看。
他知道为什么赵光义构陷赵光美时,会以自己为弃子。
赵普为相时极为专横,常包庇他人不法之事。卢多逊经常在陛下面前状告他,致使十载为相的赵普被陛下罢相,调出京师。
所谓的金匮之盟,应当就是赵普迎合赵光义重返京师的手段。
赵光美死于此“盟誓”提出的三年后。
自己被诬与赵光美合谋,显然就是赵光义与赵普刻意为之。
好在如今赵德昭已为太子,赵普也不可能再获得重用。
唯一的隐患……
那就是依旧得陛下盛宠的赵光义。
【秦念:等赵光美忧悸而死,赵光义就“呜咽流涕”,声称“方欲推恩与之复旧,遽兹殒逝,痛伤奈何”。】
秦念打这行字的时候都想笑。
赵光义简直就是个精分。
赵光美死了,他就搁那假哭,说什么“正打算施恩于他,与他恢复旧情,他突然去世,朕很心痛”。
装悲痛不是不行,政治家基本素养嘛。
问题是这位不装全套啊!
【秦念:然后转头就造谣赵光美是他乳母耿氏的儿子,认为他对赵光美“盖无负矣”。对此,赵匡胤,你怎么看?】
【赵匡胤:光美与光义,感情的确不甚深厚。】
【秦念:这话说的,该不会是觉得他对你就感情深厚?】
【赵匡胤:……】
赵匡胤就是这么觉得,但他知道要是直接承认,秦念肯定会继续揭光义的短。
那就只能沉默。
可惜,这种沉默在天幕的判定下就等同于默认。
赵光义嗫嚅不能言。
他知道兄长爱他,可总觉得这种偏爱只是在安抚他,待赵德昭长成,就是他将死之际。
于是随着赵德昭越发年长,赵光义的疑虑就越严重。
赵光义毫不怀疑,等到兄长真有易储的举动,他必然会行弑兄篡位之举。
如今赵德昭已成太子,兄长却依旧在设法庇护已经无用的他。
诛杀欲要“弑兄篡位”的逆贼,天下只会觉得大快人心。兄长想要庇护他,才会为天下、甚至为后世前朝之人所耻笑。
【秦念:赵匡胤,你是油盐不进啊。】
【赵匡胤:……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