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就捏着果仁,一小颗一小颗吃,那斯文娴静的模样,何大娘越看越满意。
这姑娘是个稳重的,配他们家青阳太合适了。
“改天中午你们过来,请你们吃面。”韩老三顺势邀请孙家人。
“那敢情好,我听说你们生意好得要等位置,还真想尝尝。”孙大娘笑眯了眼,立刻答应了。
又说起自己家的情况,“我们呢,就是庄户人家,侍弄几十亩地,屋后种了几亩梨树,秋天梨子长成了,甜得很,你们过来玩,顺道摘点回家。”
“才给老二新盖了房子,敞敞亮亮,老二一成亲,就搬过去住,小两口轻轻松松过日子。要是想住在城里也行,再置办一处房子就是,只要孩子们过得好,我们怎么着都成。”
在京城置办房子?
这么说,这孙家人的家庭条件还不错嘛。
孙大娘接着说:“我和他爹年纪不大,腿脚也利索,干得动活计,以后跟着老大过,有什么事,绝不会蹉磨青阳小两口。”
韩老三从不会在口舌上输人,对方话说得漂亮,他也马上表了态:“这怎么能叫蹉磨,做小辈的,孝顺爹娘那是本分,你们老两口真有啥,他们该干嘛就得干嘛。”
孙大娘和孙大叔对视一眼,喜得眉开眼笑,两只眼睛都眯成了条缝。
这家人不仅姑娘好,哥哥侄儿模样出众,行事还这般通情达理。
这门亲,真是好得没话说。
“韩老爷真仁义,难怪你生意这么好,老天爷都看重你。”孙大娘笑哈哈地道。
孙青阳不说话,只时不时瞟眼韩小妹,嘴角弯起就没下来过。
韩老三问了他几个问题,回答得也中规中矩,不是那种半瓶水响铃铛,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聪明伶俐的人。
又聊了一会儿,眼看该接小山三兄妹放学了,孙大娘让孙青阳去找伙计结了帐,就告辞离开。
临走前拿出一根银簪递给何娘子,何娘子笑嘻嘻地插到韩小妹的发间。
韩小妹的头垂得更低,却没有拒绝。
这是孙家相中了韩小妹,韩小妹也认可了,可以请媒人上门提亲了。
孙家人走了后,韩子文问韩小妹:“小姑,怎么样?我觉得还不错,长得大大方方,端端正正,很踏实。”
“对,听说他家就这西门外,坐辆驴车过来,一刻钟就到了,方便得很,你没事随时都可以。”
韩小妹手里捏着颗花生米,转来转去,羞答答垂着头,不说行也不说不行。
韩老三着急了:“小妹,到底是个怎么样的章程,你说个话嘛。”
韩子文倒是看出来了,笑着道:“小姑肯定还要考虑考虑,不着急嘛,回去让何娘子再稳一稳,先别忙着请媒人。”
韩小妹脸一红,细声细气地道:“三哥,小文,你们觉得咋办好就咋办。”
韩老三立刻哈哈笑起来:“我觉得让何娘子明天请媒人上门好。”
韩小妹脸更红了,头垂得更低,却没有反对,这是同意了。
韩老三拍拍桌子,长松口气。
“总算对得起你三嫂了,她一直担心你的亲事,想给你找个好人家,总算如愿了。”
韩子文和韩小妹听了他的话,猛地抬起头看向他。
“你在说什么?”
韩老三见他们这么大反应,还没意识到有哪里不妥,迷茫地问:“我说什么?没说什么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