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隆基感到尴尬。
只是这录事参军一职实在是太小了。
天幕上,字字句句都是颜氏一家的丰功伟绩,他们为朝廷奔波,假意投诚只为唐军疏通道路。
颜真卿且好说,他是监察御史,官在中央。
可在大唐为难之时一刻都没想过投降的颜杲卿,才是个小小的录事参军。
本能的,李隆基低头开始自责起来。
没将忠臣挖掘出来,是他的错。
张九龄看到李隆基的表情,明白了李隆基的心思,他出言安慰道:“能否在陛下面前展示出才能跟忠心也是命数,颜杲卿不是科举出身,又不在长安,陛下没能看到他也是寻常。”
李隆基深陷自己的情绪,关上耳朵。
我不听,那是忠臣,我得自责,不要拦我。
张九龄:……
李林甫乐了,张九龄拍马屁拍马蹄子了!他就知道,拍马屁是吃不开的。
张九龄:……
他的话真的出自真心,且这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安慰……
【作者有话要说】
比较肥对吧_(:3」∠)_明天是祭侄文稿
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
【守井陉关的将领被颜杲卿杀了,剩下的散兵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,不足为惧。很快,颜杲卿就打开了井陉关,这里重归大唐的控制。】
【解决完井陉关问题之后,颜杲卿又抓住了两个俘虏,这两个人分别叫高邈,何千年,他们是安禄山手下的使节。颜杲卿秉持的原则是,有俘虏,往长安送。】
【作为逆贼安禄山的属下,被送去长安能是什么样的结果呢?无非是干脆的死,和痛苦的死两种死法,都是要死的。事实证明,在生死面前,只有很少的人能忠于其主,何千年是那大部分之中的一位,他十分惜命。】
【在安禄山没有反叛的时候,何千年还跟颜杲卿坐在一起吃饭,现在局势变了,两个人因为立场不同成了死敌。何千年想活着,于是他为颜真卿献上了一条锦囊妙计。】
【他知道,颜杲卿现在最想干的就是在安禄山的老巢煽风点火,最好收复降于安禄山的那几个郡,这样大唐的胜算就大大增加了。于是何千年给的计策,就是收复饶阳的计策。】
【何千年让颜杲卿广散流言,就说李光弼已经带兵过了井陉关,直奔饶阳而去,同时派人去游说饶阳的太守张献诚,就说饶阳的兵都是一些手手无缚鸡之力的闲散兵,没什么战力,跟大唐猛将李光弼对上只有死路一条,还不如投降。】
[哈哈哈哈,这个叫何千年的,人还怪好嘞?]
[果然啊,大唐这边有叛徒,安禄山手底下怎么能没有叛徒。]
[这人实在是聪明啊,幸好颜杲卿给他逮住了,不然不知道要出多少馊主意来对付大唐。]
[安禄山吃瘪,我就快乐。]
[果然颜氏一族每一个人都是有相当聪慧的。]
安禄山气坏了。
“何千年是谁?他在哪里任职?”
神迹说是在他手底下当职的。他已经成为三地节度使,这个叫何千年的作为他的兵,是不是也已经就位了?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