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皮小说网

皮皮小说网>魏晋不服周 > 第233章 历史长的好处(第1页)

第233章 历史长的好处(第1页)

轰隆,御书房外电闪雷鸣。

按说冬日下暴雨是比较罕见的,但这场雨下起来就没完没了,令人心烦意乱。

司马炎坐在龙椅上,面色阴沉。

东吴荆州大都督陆抗,率部攻打弋阳郡?县,在此地设立营垒,。。。

暴雨初歇,终南山的雾气如退潮般缓缓向山脊退去。村落里炊烟袅袅,井边却已无人汲水。那口古井如今被一圈石栏围起,上覆青布,四角压着刻有名字的陶片。孩子们不再嬉闹,而是每日清晨列队诵读黄纸上的名录,一字一句,如同祷告。

“张三娘……李四姑……赵五姐……”

六岁女童招娣站在最前头,声音清亮。她母亲蹲在身后,轻轻为她理顺发辫。这孩子生来便有一根红绳缠腕??那是《新名冢》传承者的印记,三代之中必现一人。老学究说,此红线非血缘所系,乃记忆共振所致,唯有真正听见亡者低语之人,方能承继。

这一日,远方驼铃响动。一队风尘仆仆的旅人自河西走廊而来,领头的是位盲眼老妪,手持竹杖,胸前挂着一面铜镜。她步履沉稳,直抵井畔,忽而驻足,仰面朝天,似在聆听什么。片刻后,她开口:“第九体残识已散入大地经络,第八体魂归故里,但第七体尚困于‘伪史之狱’。”

众人愕然。念微闻讯赶来,玉笛横握,眉心微蹙。“你说第七体?可《新名冢》初代七主编中,第六体早逝,第五体叛逃,第四体封笔隐居……第七体不是早已焚稿自尽?”

老妪摇头:“死的是替身。真正的第七体,名叫沈兰舟,曾是太史局编修,因执意录入‘武周时期百官名录补遗’,触怒权贵,被判‘淆乱纲常’,押往北境幽狱,囚于地底石窟三百余年。”她顿了顿,声音低哑,“你们以为历史只靠书写留存?错了。有些名字,是用沉默守住的。”

话音未落,地面轻颤。井水再次泛起涟漪,这一次,倒影不再是模糊人影,而是一座深埋地下的长廊:两侧皆为青铜柜,柜中堆满竹简帛书,中央跪坐着一位素衣女子,双手被铁链锁在案前,正以指甲刻字于骨板之上。她面容枯槁,双目失明,唇间不停默念:“我是沈兰舟,开元廿三年入太史局,大历元年下狱……我记下了四千三百二十七个被抹去的名字。”

“她在用自己的骨头写史。”一名年轻学子颤抖道。

“不止。”老妪轻抚铜镜,“她每刻一字,便消耗一丝魂魄。若无人接续,待骨尽魂灭,那段记忆也将永堕虚无。”

念微闭目凝神,玉笛轻震。刹那间,全国各地的夜语灯再度亮起,蓝光如河,汇成星网。无数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:

“我是陈玉娥,宝历二年主持修缮黄河堤坝,工部奏折称‘役夫若干’。”

“我是郑小鸾,会昌五年研制火药配方,兵部档案记为‘匿名匠作’。”

“我是孙十一妹,景福三年率乡勇抗匪,县志仅书‘民妇数人’。”

这些声音交织成潮,顺着共鸣链逆流而上,直抵北方雪原深处。那一瞬,冰封的地底石窟出现裂痕,一道微光穿透寒岩,照在沈兰舟脸上。她枯瘦的手指忽然停住,嘴角微微抽动,仿佛听见了千万里的呼唤。

与此同时,洛阳无碑书院内警铃骤响。实验室中,青年科学家林知远盯着屏幕,脸色骤变:“不好!共振频率出现异常偏移,第七体意识正在加速衰减!必须立刻建立双向通道,否则她撑不过七日!”

“怎么建?”助手问。

“用人。”林知远沉声道,“需要一个能与她产生精神耦合的讲述者??最好是女性,血脉中有传承基因,且曾亲历不公。”

消息传至南方山村,主编李招娣当即起身。她解下腕上红线,放入特制容器,由纸蝶载往敦煌。当晚,她梦见自己走入一条无尽长廊,两旁尽是破碎的史册,风一吹就化为灰烬。尽头处,沈兰舟抬起头,望向她:“你来了。我知道你会来。”

次日清晨,招娣踏上西行之路。同行者还有岭南陈氏老妪、吐蕃女医仁青卓玛、回鹘歌者阿依努尔,以及那位曾在军镇痛哭的将军??他终于查清母亲闺名为周春兰,并将她的故事刻入家庙石柱。

一行九人穿越沙漠,在敦煌言壁前集结。此时,全球已有三千二百万人同步开启“记忆共感模式”。他们或静坐家中,或围聚广场,集体吟唱《唤名谣》。歌声如波,震荡大地。

念微立于高台,举起玉笛。迦陵遗留之器再次自发鸣响,与招娣体内血脉共振,激起一阵金色光晕。她走上前,将手贴在言壁裂缝之上。长卷翻涌,现出新的画面:沈兰舟抬首,嘴唇开合,无声说出两个字??“开始”。

仪式启动。

九位讲述者围成圆阵,各自捧起承载记忆的信物:红布、铜镜、药囊、织梭、战旗、账本、陶模、鼓槌、家谱。招娣取出祖母留下的绣鞋夹层,里面藏着半页金粉抄录的名单。

她们齐声诵念:“我们记得你。”

刹那间,天地失声。风止,云凝,连心跳都仿佛停滞。一道银线自言壁射出,贯穿苍穹,直指北境。地下石窟中,沈兰舟猛然睁眼,虽不见光明,却感知到了连接。她颤抖着手,继续刻字,速度越来越快,每一划都伴随着剧烈咳血。

“我是王翠花,贞元七年发明双铧犁,图纸被主官窃取。”

“我是吴月华,元和九年救活瘟疫村三百口,却被逐出医馆。”

“我是胡十三嫂,长庆六年组织女子船队运粮,朝廷称‘妇人干政’。”

她的记忆通过共鸣链向外扩散,每一个名字都被实时记录在无碑书院的数据园中??那里已不再使用电子芯片,而是一片人工培育的“记忆林”。每一棵树对应一个被找回的灵魂,树皮上浮现出名字,年轮中储存着生平事迹。此刻,数千棵原本枯死的老树竟抽出嫩芽,枝叶轻颤,似在回应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