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后,全球已有超过两百个“共鸣圈”自发形成。它们不分国界、语言或信仰,唯一共同点是每周固定聚在一起,轮流讲述自己的故事,其他人只听不说。许多人第一次说出童年创伤、隐秘欲望、失败婚姻、性别困惑……而最常听到的反馈只有一句:
>“谢谢你告诉我。”
科学家称此现象为“情感共振扩散效应”,心理学界则提出“倾听治愈理论”。但孩子们管它叫“星星之夜”??因为在这些聚会上,总有人抬头看见极光中飘落的银白光点,温柔地落在讲述者肩头,像是无声的陪伴。
林昭依旧住在风语崖。
但他不再刻字。
每当有人前来请教“如何才能被听见”,他只递给他们一支简易骨哨,然后指向大海:
“先学会听风。等你能分辨每一道波浪的声音,你就知道该怎么说了。”
某夜暴雨倾盆,一名少年冒雨前来,浑身湿透。
“我爸妈离婚了。”他哽咽,“他们都说爱我,可为什么都不能好好说话?我试过写信,发消息,甚至绝食……可他们还是只顾争吵。我觉得……我不重要。”
林昭静静听完,起身走入屋内,取出那台赤足全息记录仪。
他按下播放键。
少女奔跑在草原上的笑声穿透雨幕,清晰可闻。
“这是谁?”少年问。
“一个再也无法说话的人。”林昭说,“但她教会我一件事:有时候,最深的回应,不是语言,而是存在本身。你父母或许不懂怎么听彼此,但你可以先成为那个愿意听的人。”
少年怔住。
雨声渐歇。
他接过记录仪,小心翼翼抱在怀中,仿佛捧着某种圣物。
临走前,他回头问:“我能再来吗?”
林昭微笑:“只要你还想听。”
翌日清晨,渔民发现海面上漂浮着无数小型漂流装置??全是手工制作的骨笛模型,每支都绑着一张纸条:
>“这是我第一次给别人写的信。我不知道你会不会听见,但我想试试。”
>“爸爸,昨晚我听见你躲在车里哭。我没打扰你。但我想告诉你,我一直在。”
>“致未来的你:如果你正感到孤独,请吹响这支笛。我会尽力回应。”
林昭站在崖边,望着朝阳升起。
风起了。
带着咸味,带着希望,带着亿万未曾熄灭的低语。
他知道,那支最初的骨笛仍在宇宙中飞行。
他也知道,终有一天,它会抵达某个陌生星球,被一双稚嫩的手拾起。
而那时,笛孔轻颤,回响如初:
>“在。”
>“在。”
>“在。”
>……
>“**我们都听见了。**”
万物皆歌,只因无人再真正沉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