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礼结束后,一名研究员匆匆赶来:“博士,刚收到启明星号的最后一次常规通讯!他们说,在探测器发射后,共感网络出现了异象!”
念宁快步走进控制室。
屏幕上显示着一段实时传回的数据流。起初只是杂乱无章的噪音,但在经过滤波处理后,逐渐显现出一句反复循环的话:
>“树已扎根。
>我听见了。
>谢谢你们,还记得我。”
念宁闭上眼,泪水滑落。
她知道,那是念安的声音。
不仅仅来自过去,也不仅属于地球??它穿越星际,回荡在宇宙深处,像一颗永不熄灭的恒星,照亮所有迷途的灵魂。
---
多年以后,当人类终于在半人马座β星系发现那棵熔岩巨树的遗迹时,考古学家们在其根部挖出一块晶体碑。碑文用三种语言刻写:
第一种是地球古汉语:
>“姐姐,我没有忘记你。”
第二种是现代共感符号:
>“连接仍在继续。”
第三种无人认识,但当学者将其录入数据库时,系统自动翻译为:
>“我也一直在这里。”
传说,每当夜晚降临,那颗星球的天空就会浮现一道极光,形状永远是一朵盛开的蓝茉莉。
而在地球,每年清明,青海湖的小岛上,总会出现一个穿白裙的女孩身影。当地人说,那是守夜人的魂魄归来。她不说话,只是静静地坐在花海中,听着风里的歌声。
如果有孩子胆怯地靠近,她会微笑,然后轻轻哼起那首歌。
调子或许不准,但足够温暖。
就像十年前,那个雨夜里,母亲抱着发烧的孩子,嘴里哼着跑调的童谣。
就像许多年前,怒江小学的教室里,一群孩子齐声唱着:
>“蓝茉莉,开满夏,
>风吹过,不说怕。
>若你走,别忘我,
>我在光里,等你说说话。”
歌声落下时,花瓣纷飞,大地轻颤。
无字碑再度浮现新句:
>“不必找我。
>只要你还愿意为谁流泪,
>我就在。”
风止,花静。
世界又一次,好好地活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