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句话很快传遍全国,成为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象征。
冬至前夕,朱允?病情加重,右半身几乎无法动弹。太医束手,唯有苏婉儿坚持每日以温灸配合草药熏蒸,勉强维持元气。他已不能久坐,便躺在榻上听奏报。
一日,太子朱文奎前来禀告:“父皇,北方边境又有小股游牧部落挑衅,军中将领请示是否出兵惩戒。”
朱允?闭目良久,问:“他们为何挑衅?”
“据探报,因我朝停止年年赏赐皮毛银两,他们生计艰难。”
“那就给他们一条活路。”他缓缓睁开眼,“派使者去,带去新式羊毛剪、保暖帐篷设计图,还有畜牧养殖手册。告诉他们:与其抢掠,不如合作。我们可以收购他们的羊毛,加工成呢料卖往西域,利润共享。”
朱文奎迟疑:“万一他们是诈降?”
“那就用心理战营的老办法??播录音。”他竟笑了,“不过这次,放点欢快的。比如《丰收歌》。”
十日后,边关捷报传来:对方首领率众归附,愿共建“跨境牧业合作社”,并主动交出兵器,换购农具。
朱允?听后,轻声道:“战争的本质,从来不是胜负,而是资源分配的失败。我们赢的不是敌人,是我们解决了问题。”
腊月廿三,小年。宫中举行最后一次家宴。席间并无珍馐美馔,只有粗米饭、腌菜汤、红薯饼??一如当年凤阳饥荒岁月。
朱允?举起瓷碗,说:“这一杯,敬所有默默耕耘的人。是你们,让这个国家慢慢好了起来。”
众人举碗同饮。阿禾看着他瘦削的脸庞,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雨夜,他背着伤员走过泥泞山路,鞋破了也不肯停下。如今江山换了模样,而他,终究走到了尽头。
除夕夜,他又想登钟楼。这一次,他执意自己走上去,哪怕一步一歇,哪怕冷汗浸透衣襟。侍从不敢阻拦,只能紧随其后。
莲花灯依旧点亮,映照万家灯火。远处传来孩童放爆竹的笑声,近处是百姓自发组织的“新年愿景墙”,上面贴满纸条:
“希望明年不再缺水。”
“我想学会写字。”
“愿天下无疫。”
“我要造出会飞的船。”
阿禾扶着他站在栏杆边,轻声问:“今年最难的事是什么?”
他望着那片灯火,声音微弱却坚定:“是忍住不说‘听我的’。真正的治理,是学会倾听,然后退后一步,让别人来做决定。”
钟声响起,一百零八响,破除百八烦恼。
新年第一天,第一批留学生启程赴帖木儿帝国、奥斯曼、印度诸国交流。他们带走的不仅是技术书籍,还有《匠人十问》译本、防疫手册、公民辩论录像带。临行前,朱允?召见全体学子,只说了一句话:
“你们不是去炫耀胜利,而是去播种疑问。因为唯有质疑,才能让文明继续生长。”
春分那天,他安详离世。
临终前,他忽然清醒片刻,望向守在床边的三人??阿禾、苏婉儿、沈清澜。他努力抬起左手,指向窗外初升的太阳,嘴唇微动:
“告诉孩子们……科学不是魔法,它是……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。”
全国哀悼三日。百姓自发点燃莲花灯,沿河放流,宛若星河倒悬。
十年后,综合学堂更名为“允文学院”。百年后,《匠人十问》被列入世界文明经典。三百年后,考古学家发掘出那只青铜匣,打开时,发现里面除了文字,还有一枚锈迹斑斑的螺丝钉??那是明理工坊第一台蒸汽机上的零件。
解说牌上写着:“它曾转动过一个时代。”
而在遥远的未来,某座城市图书馆的墙上,镌刻着他日记的最后一句,供世代少年仰望:
>“灯已点燃,路仍漫长。我不求身后颂歌,只愿后来者前行时,脚下少些荆棘,手中多一盏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