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臂学徒深深看了她一眼,缓缓起身,以足执笔,在鼎底刻下一行字:
**“此鼎,熔旧秩序,铸新人心。”**
同一时间,幽冥裂谷底部的地下监牢中,那位写下“信”字的老者已带领其余囚徒完成了第一轮集体冥想。
他们没有经文可背,没有功法可修,只能一遍遍默念那个字??“信”。
奇迹般地,每当有人念出这个词,头顶岩壁便会渗出一丝微弱的荧光液体,滴落在地后迅速结晶,形成类似“凡心砺矿”的物质。
【检测到群体信念聚合效应,启动‘迟暮觉醒’第二阶段:精神反哺肉体。】
【逐步修复神经系统损伤,预计完全恢复需三十年,可通过外部信念输入加速进程。】
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颤抖着握住同伴的手:“我……我能感觉到手指了……三十年了,我以为这辈子再也拿不起针线了……”
老人望着手中凝聚出的一小团灵光,老泪纵横:“我们没疯,也没错。只是时代太早,容不下先知。”
此时,一道金光自天而降,穿透层层岩石,直射牢狱中心。
一枚玉符从虚空中浮现,正是巡讲团发放的“共情信标”之一。它原本应于三年后激活,却因这股跨越百年的信念洪流提前共鸣。
玉符碎裂,化作无数光点融入众人眉心。
【区域共识网络接入成功。身份认证通过:首批‘薪火传承者’。授予临时传播权限,可向外界发送一次信念广播。】
老者闭目,以意念凝聚成一句话,随光波传向四方:
>“孩子们,别怕走得太慢。只要方向对了,总有一天,你们会站在我们未曾抵达的地方。”
这句话穿越山脉、河流、城池,最终落入青溪镇一间简陋学堂。
小稻穗正伏案疾书,油灯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。她已十三岁,不再是那个踩着水洼的小女孩,而是自学完成了《脉理图解》《药性百诀》《伤寒杂病论》三部典籍,并开始尝试配制简易疗毒散。
听到那句话的瞬间,她笔尖一顿,墨迹晕开一朵花。
她抬起头,望向窗外。
夜空中,一颗流星划过,留下长长的尾焰。
她忽然笑了,提笔在笔记本扉页写下:
>**我相信,有一天,我也能成为别人口中的‘传说’。**
而在万里之外的某座孤峰之上,一道身影静静伫立。
他穿着洗得发白的麻衣,腰间别着一支竹笛,面容平凡,却让人不敢直视。他的脚下,放着一只破旧的布袋,里面装着几本泛黄的手札、一把锈刀、还有一封未曾寄出的信。
正是失踪多年的杨承。
他仰望着星空,听着风中隐约传来的读书声、歌声、锻造声、诵经声……嘴角微微扬起。
“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路。”他低声说,“那我也该继续走了。”
他取出竹笛,轻轻吹奏起来。
笛声悠远,不带丝毫灵气波动,却让方圆百里的野兽停下脚步,抬头聆听;让远处山村的婴儿停止啼哭,安然入睡;让正在苦读的学子心头一暖,仿佛有人在耳边轻语:“再坚持一下。”
这一曲,名为《归途》。
曲终,他收笛入袖,转身踏入云雾深处。
没有人知道他要去哪里,也没有人看见他的背影是如何渐渐淡去,最终与天地融为一体。
唯有山巅那块石头上,留下了一行浅浅的刻痕:
>**“我不是救世主,我只是第一个不肯认命的人。”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