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来说去,又说到要杀了地上躺着的这小子,抢完银钱便走。
壮汉们停嘴后,万籁俱寂,只有远处隐约几声狗吠。
崔澄屏住呼吸,听到脚步声越来越近时突然暴起,一把勒住打头壮汉的脖颈,那人发出杀猪般的一声惨叫,唬得坐在床上的两个男人连忙走过来。
三人虽然身强体壮有些拳脚功夫,但和正儿八经学过武艺进过禁军操练的崔澄根本比不了。一阵哐当动静后,崔澄抹了把脸,看向闻声赶来的老掌柜。
老夫妇气喘吁吁,看着血气呼啦的崔澄吓傻了。
崔澄兀自走到床榻之后,翻他们的行囊,翻出了船商的信件和他们的路引,不由攥紧。他身上没有路引,更不能去官府里办理,这几日都是侥幸跟在人后面混出城的。
他一顿搜刮,将书信和路引收在胸前,几个银钱则是扔在了老夫妇面前,硬了语调道:“不想惹事就一道将人埋了。”
夫妇两这才意识到躺着的三个人都已经没命了,老妇人一口气上不来险些昏死,老翁扶着她
颤颤巍巍跪下求饶。
崔澄冷着脸,叫老翁随他一道去抛尸。
所幸这家破旧客栈只有他们四个客人,老翁用驴车装了三个人的尸体,和崔澄一道趁夜到了不远处的密林里。
崔澄解下身上佩着的匕首,一声不吭地挖坑。
老翁在一旁两股战战,这个年轻人面无表情,却和他傍晚来投宿时彻底变了个人,叫人望之生寒。
天蒙蒙亮时,崔澄将人埋好坐驴车回到客栈,抱臂守在房门口看着老翁清理干净血迹后,趁着天色还未大亮,骑马离开了小镇。天大地大,他既然顶了壮汉的名字路引,索性沿着他们的目的地而去。
马匹惹眼,崔澄转日就卖了马,也不再住店,风餐露宿。
他不愿再去想旧事,每日都埋头赶路,到了曲州的时候,昔日那个风流俊美的富贵郎君已不见了,转而代之的是一个衣裳破破烂烂让人信服他就是来投奔的人。
除了比旁人白些,手脚粗糙说话暗哑都和这些做苦力的人差不多。
起初他上不了船只能在码头上做活,崔澄并不在乎,左右他并不想发大财娶美娇娘。待了几天实在不习惯想走又不知往哪里去,打算赚些路上嚼用再说,找准机会在小管事面前露了一手功夫,得了上船做事的机会。
崔澄有一下没一下地玩着匕首,闭上双眼,恍惚浮现一个熟悉的身影。
她坐在树树繁花的庭院里清凉石凳上,白玉般的手摇着绣美人图的团扇,突然指指树上开得热热闹闹的石榴花道:“这花快要谢了。”
崔澄道:“这有什么,明年还会再开的。”
她转过脸,目露哀伤道:“不会再开了,即使再开,我也见不到了。”
他扫视一圈,这是观贤院里的庭院,他从小长在这里,她是他的妻子,怎会看不到明年要开的花呢?崔澄皱皱眉,问道:“你怎么了,可是心情不愉?”
她不语。
崔澄揉了揉眼睛,只觉妻子的面容蓦然间模糊起来。再次放下手,什么异样都没了。
白的脸,翠的眉,红的唇,天仙般的一张脸,似泣非泣。
他脚底下仿佛生了根不能动弹,焦急问道:“是谁惹你不高兴了?你只管告诉我,还是我哪里叫你难过了?我定是无心伤你的。”
她展颜,如同飘荡一般走过来,冰凉的嘴唇贴上他的面颊,瞬间消失不见了。
崔澄猛地惊醒。
室内昏暗,只有海潮呕哑嘲哳。
他重新闭上了眼睛。
到了早晨,虽是冬季,曲州却是日光灿灿。崔澄从低矮屋舍里出来,这一片屋子都是名号叫做周老大的人地盘,见有人神情兴奋地在大声聊天。
他停下脚步,抓住一人的手臂,问:“你说什么?”
那人赔笑着叫他:“大柱哥。”
崔澄面不改色地应了,问:“你方才在说什么?”
“我说,城里最新的消息,新皇上光棍二十几年要娶媳妇了!”
一旁几个壮汉都哄笑起来,有人讥笑道:“你当是你自己娶媳妇啊!人家陛下娶媳妇的事情叫做立后!”
还有的都不知道已经换了皇帝,连忙打听:“什么新皇上?前一个什么时候驾崩了?”
崔澄一时茫然,立在原地许久,才问道:“皇后姓什么?”
最开始回答的男人挠挠头,道:“这个倒是想不起来了,就记得人说新皇后祖籍是南边的,以前还嫁过人呢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