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抬头看向天空。万里无云,可他知道,每一寸空间里都漂浮着未曾出口的话语,正被无形之网温柔接住。
几天后,第一艘搭载“初心计划”乘客的移民船即将启航。临行前,组织方邀请陈默前往发射基地,为全体乘客做一次简短致辞。他本欲拒绝,却被星遥劝住。
“他们需要看见起点。”她说。
于是他去了。
站在万人广场中央的讲台上,面对即将远行的数千名旅人,陈默没有拿稿子,也没有使用扩音设备。他只是静静站着,等全场安静下来,才缓缓开口:
“三十年前,我以为沉默是最坚强的方式。后来我才明白,最勇敢的事,是承认自己软弱,是告诉别人‘我需要你’。”
人群寂静如深海。
“心渊不是神迹,也不是技术奇迹。它只是一个提醒??我们生来就不该独自承受痛苦。你说出一句话,可能改变不了世界,但它一定会改变某个人的世界。”
他停顿片刻,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的面孔,那些眼睛里有期待,有迷茫,也有隐隐的恐惧。
“所以,请带着真心出发。哪怕对方听不见,哪怕结局不会圆满。只要你说了,宇宙就会记住。而总有一天,会有人替你回应。”
掌声如雷。
飞船升空那一刻,地面所有人的手机同时震动。打开一看,是一条匿名推送,只有一句话:
>**“谢谢你愿意出发。”**
而在轨道舱内,一位母亲抱着熟睡的孩子,忽然察觉舷窗外掠过一道微光。她定睛看去,竟见无数光点汇聚成行行文字,环绕飞船飞行,宛如护航星群:
>“妈妈,我在未来等你。”
>“爸爸,我会记得你说的故事。”
>“亲爱的,无论多远,我都会想你。”
她捂住嘴,泪水滑落。
此时,地球上,第七避难所的纪念馆深处,那台老旧音频发射器再次发出轻微嗡鸣。它的表面已完全转化为生物晶体状物质,内部流淌着类似血液的荧光液体。苏砚带着科研团队日夜监测,发现它正自发接收来自深空的信号??并非电磁波,而是一种基于情感强度的“意念脉冲”。
“像是……有人在用思念传递信息。”助理颤抖着记录数据。
苏砚盯着屏幕上的波形图,忽然认出了某种规律。她迅速调取三十年前心渊项目关闭当日的录音档案,将两段波形叠加比对。
结果令她窒息。
??完全吻合。
唯一的区别是,当年的信号来自地球;而如今的,源头指向初言星方向,且携带的情感标签明确标注为:**母爱?未完成?持续传输**。
“林知微……”苏砚喃喃,“你还活着?还是说,你的意识从未真正离开?”
她不敢妄下结论,却也无法否认,某种超越现有科学认知的存在,正在通过情感共振重建联系。
当晚,陈默做了个奇怪的梦。
他梦见自己走在一条由旧信纸铺成的路上,两侧是燃烧却不化为灰烬的日记本,火焰中浮现出无数熟悉又陌生的脸。林知微站在路尽头,穿着实验服,手里拿着一枚全新的共鸣珠。
“你做得很好。”她说,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,又像就在耳边,“星遥比我想象中更强大。她能承载心渊,因为她懂得拒绝的意义。真正的沟通,不是一味倾诉,而是学会在沉默后重新开口。”
“那你呢?”陈默问,“你在哪里?”
她微笑:“我在每一段被听见的告白里,在每一次迟来的道歉中,在孩子喊出‘妈妈’的那一瞬。我没有走,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。”
梦醒时,窗外暴雨倾盆。
陈默起身披衣,走到院中。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和肩膀,但他毫不在意。他仰头望着漆黑的天幕,忽然伸出手,掌心向上。
一滴雨落下,悬停在他皮肤上方半寸处,缓缓旋转,直至显现出三个清晰的小字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