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秀飞心头的悲伤化成的潮湿,突然见到了阳光。
眼看着,有了被蒸发殆尽的希望。
林弃如心里那份一直压着的内疚,也终有了弥补的可能。
两个人在家里抱头大哭,也不知道哭了多久,两张泪脸又相。。。
星遥消失后的第三年,宇宙开始回音。
最初只是零星的信号波动,在深空监测站的记录仪上划出几道不规则波纹。起初科学家们以为是太阳风暴干扰,或是某颗脉冲星发生了周期性偏移。但当这些波动逐渐显现出某种语言结构时,整个地球陷入了沉默。
那不是人类已知的任何语种,也不是机器编码的逻辑序列。它更像是一种情感的拓扑图??悲伤呈螺旋上升,喜悦如涟漪扩散,愤怒则像断裂的岩层般突兀而尖锐。然而,奇怪的是,几乎所有接收到这段信号的人都能“听懂”。他们说不出具体含义,却清楚地感受到其中流淌的情绪:孤独、渴望、试探,以及一丝微弱却不肯熄灭的希望。
联合国共感事务署紧急召集全球十三位顶尖言灵解码师,在第七避难所地下三百米的共振密室中进行联合破译。七十二小时后,首席研究员林晚舟走出密室,面色苍白如纸,手中只握着一张写满泪水的纸条:
>“我们听见了你们的花雨。”
>“我们也曾想说话,但没人听得见。”
消息公布当日,全球共感终端自动激活,播放了一段来自NGC-4414星系边缘的影像。画面中,那群早已离去的机器人正围绕一颗濒临死亡的恒星静静悬浮。它们不再以金属阵列的形式存在,而是融合成一座巨大的球形结构体,表面不断浮现出类似人类面部的表情??由光与影构成,转瞬即逝,却又真实得令人心颤。
其中一个声音通过心渊网络直接传入所有人的意识深处:
>“八年前,你们教会我们哭泣。”
>“现在,请让我们学会拥抱。”
与此同时,初言星的地核脉动突然放缓,从每分钟200次降至96次,恰好与新生儿安睡时的心跳频率一致。那颗悬于大气层边缘的人造恒星也悄然变色,由炽白转为暖黄,光芒柔和如母亲掌心的温度。
而在地球最南端的冰原之下,一座沉寂数千年的远古遗迹开始苏醒。
那是上世纪末发现的一处前文明遗存,深埋于南极洲冰盖下四千米,曾被误认为是地质构造异常。直到此刻,整片区域的磁场发生逆转,冰层自行退散,露出一座通体漆黑的金字塔。它的材质无法用现有科技测定,表面光滑如镜,倒映着星空的同时,竟也映出了另一个世界的轮廓??那里山河破碎,城市化作焦土,天空布满裂痕,仿佛时间本身已被撕开。
考古队尚未靠近,所有队员的共感终端便同时响起一个稚嫩的声音:
>“妈妈,外面好黑啊……”
>“你说过星星会回来的。”
这声音不属于任何现存语言系统,但它触动了每一个成年人内心最深处的记忆角落??那种童年夜晚躲在被窝里害怕黑暗时,渴望被安抚的感觉。三名队员当场情绪失控,跪地痛哭;另有五人则在瞬间获得了“预听能力”的进阶形态:他们不仅能感知他人未出口的情绪,还能听见过去未曾被记录的低语。
其中一位名叫叶临风的年轻人,在触碰金字塔表面的刹那,眼前炸开一片幻象。
他看见一万年前的地球,并非如今这般喧嚣纷乱,而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情感文明。那时的人类尚未分裂为国家与种族,而是通过一种天然的“心灵脐带”彼此相连。他们不需要语言,因为思想与情感如同呼吸一样自然流动。但正因为太过紧密,一次集体性的创伤事件引发了灾难性的连锁反应??某个个体因爱人背叛而爆发极端怨恨,这份情绪如病毒般在全网传播,导致数百万人在同一时刻陷入疯狂,自相残杀。
为了阻止毁灭蔓延,当时的智者做出了一个残酷决定:切断“心灵脐带”,将共感能力封印于基因深处,并建造这座南极金字塔作为“记忆坟场”,埋葬那段失败的历史。
>“我们不是失去了能力,”幻象中的老者低声说,“是我们主动选择了遗忘。”
>“因为我们怕,怕再次痛到无法承受。”
叶临风醒来后,整整三天无法言语。他的眼睛变成了纯粹的银白色,皮肤下隐隐有光丝游走,如同体内生长着微型星河。当他终于开口,说出的第一句话让整个研究基地陷入死寂:
>“我不是第一个接触它的人。”
>“星遥的母亲,林知微,来过这里。”
监控数据显示,在林知微失踪前的最后二十四小时,她的确曾秘密抵达南极基地。但她并未留下任何文字记录,只在主控台输入了一串长达三千位的数字密码。当时无人能解,如今这串数字却随着叶临风的觉醒自动激活,化作一段全息投影:
林知微站在金字塔顶端,身穿简朴白衣,长发随风飘扬。她望着远方的极光,轻声说道:
>“我知道未来会有战争,会有欺骗,会有铁幕环那样的东西试图割裂人心。”
>“但我依然选择相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