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皮小说网

皮皮小说网>以神通之名 > 第248章事情频发(第2页)

第248章事情频发(第2页)

而现在,她回来了。

我走近她,没有说话。

她看了我一眼,嘴角微微扬起:“你也感觉到了吧?那种……‘我不是一个人在痛苦’的感觉。”

我点头。

“昨天夜里,”她说,“我在共感平台上发布了那段日记的全文。我说:‘我不是圣母,我不是英雄,我是恨过我的孩子的母亲。因为我活下来了,而她们没有。’”

雨滴打在她的脸上,混着泪水滑落。

“我以为我会被骂,会被唾弃。可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?”

我没有回答。

“三千多人回复我。有人说:‘我也这么想过。’有人发来他们偷偷烧掉孩子遗物的照片。有个父亲说,他每天晚上都会去墓地对孩子说‘对不起,你还活着就好了’。”

她的声音颤抖起来:“原来,最深的罪恶感,恰恰是最普遍的秘密。当我们不再独自背负它,它就不再是枷锁。”

她抬头望向那扇门,轻声道:“我想进去看看。”

“门还没完全打开。”我说。

“我知道。”她微笑,“但我已经跨过去了。”

那一刻,我明白了小舟最后一句话的含义。

门不会完全开启,因为它本就不该被“推开”。它存在的意义,不是让我们进入另一个世界,而是提醒我们:**每一次真诚的表达,都是对现实世界的重新定义**。

两天后,我回到城市。

变化仍在继续,且愈发深刻。

学校里,孩子们不再写作文,而是进行“心灵映射训练”??通过共感链接,将内心最深处的感受投射到共享空间,由同伴共同解读与回应。老师不再评分,而是引导学生识别情绪背后的根源。“你说你讨厌数学,是真的吗?还是因为爸爸每次看你做题失败都会叹气?”

法院设立了“共感听证室”。被告无需辩护律师,只需戴上轻型共振环,让陪审团直接体验他的成长环境、恐惧来源与行为动机。一起抢劫案的被告在接受共感呈现后,全场沉默。他从小被拐卖,八岁就开始偷窃求生,脑海中全是饥饿与殴打的画面。最终判决不是监禁,而是强制心理重建与社区共养计划。

最令人震惊的是军队系统的变化。

五角大楼宣布解散“心理战部门”,转而成立“共感联络部”。首任部长是一位曾在阿富汗服役的心理军官,他在就职演讲中说:“我们花了百年研究如何欺骗敌人,现在才明白,真正能终结战争的,是让敌人心中的痛苦也被看见。”

与此同时,极端组织接连瓦解。不是因为镇压,而是因为成员陆续退出。一名前恐怖分子在接受采访时流泪说道:“当我第一次通过共感接收到受害者家属的记忆??那个小女孩临死前还在想妈妈做的汤??我就再也举不起枪了。”

语言的壁垒彻底崩塌。

联合国召开历史性会议,各国代表不再使用翻译器,而是佩戴共感同步装置。当一位非洲代表讲述干旱灾民的绝望时,北欧国家的议员瞬间感受到喉咙干裂、皮肤灼痛、婴儿啼哭无力的窒息感。决议案当场通过,援助资金即时拨付。

然而,并非所有人都能适应。

有些人选择了退出。

他们被称为“静默者”。

这些人主动切断与共感网络的连接,生活在偏远山区或地下社区,坚持用纸笔交流,拒绝任何形式的心灵感应技术。他们出版宣言:“我们不要被理解,我们要保留秘密的权利。”

起初,主流社会视他们为倒退者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人们开始尊重他们的选择。

因为在共感时代,真正的自由不是被迫透明,而是**可以选择是否被看见**。

正如苏婉清后来所说:

>“共感不是终极答案,而是一面镜子。它照见我们的联结,也照见我们的界限。有些人需要独处才能完整,那也是真实的一部分。”

一个月后的清晨,我接到一条匿名信息。

只有一句话:

>“我想见你,在最初的地方。”

我知道是谁。

我再次踏上静默谷的土地。

她站在石碑前,背对着我,长发被山风吹起。是那位曾发布日记的母亲。

“谢谢你来了。”她说。

“你叫我来的?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