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不再称你们为‘实验体’。”他在直播中说,“你们是第一批真正学会倾听世界的人。”
消息发布后七十二小时内,申请登记人数突破五万。其中不乏曾被视为“失败品”的高敏个体??那些因共感能力过载而精神崩溃的孩子,那些被家族驱逐、社会遗弃的“情绪怪物”,如今终于找到归属。
而最令人震惊的是,部分参与者报告称,在深度共振状态下,他们开始梦见彼此的生活片段,甚至能预知对方即将遭遇的危机。一名加拿大少女在梦中看见蒙古牧羊人遭遇雪崩,醒来立刻通过社群报警,救援队最终在废墟下救出三人。
科学家称之为“跨距共感觉醒”,而民间已悄悄流传一句话:
>“当一个人哭了,三千公里外的某棵树会落下一片叶子。”
---
与此同时,京都老屋成了新的精神枢纽。每日清晨,总有陌生人悄悄放下礼物:一瓶井水、一块火山岩、一封信封上画着太阳的孩子涂鸦。他们在门口留下字条:“请替我交给点灯的人。”
商郁并未拒绝,反而在庭院一角建起一座小型“共鸣亭”,将这些物品按来源地排列,每日定时开启低频振动仪,模拟各地自然频率,使整个空间处于轻微共振状态。
某日午后,林小满坐在亭中读书,忽然感到胸口一阵暖意。她低头一看,胸前挂着的母亲送她的银锁竟微微发烫,表面浮现出细密裂纹般的金色纹路,如同某种古老文字正在苏醒。
她慌忙找来商郁。
后者凝视良久,缓缓道:“这不是普通的银饰……这是‘心印器’,三十年前守则组织用来标记实验体家属的信物之一。只有当佩戴者产生强烈共情波动时,才会激活内部嵌入的生物晶体。”
“意思是……我妈也是实验相关者?”林小满声音颤抖。
商郁沉默片刻,终是点头:“她很可能曾是‘伪心种’计划的外围研究员,自愿切断档案,隐姓埋名抚养你长大。而这把锁,是用来保护你的??一旦你情绪失控,它会自动吸收过量能量,防止神经系统受损。”
林小满瘫坐在地,脑海翻涌。难怪母亲总在雷雨夜惊醒,喃喃自语“别让他们带走孩子”;难怪她从不允许自己参加集体活动;难怪她书房抽屉深处藏着一张泛黄照片??上面是一群穿白大褂的人站在鸣屿岛实验室前,其中一人,眉眼与她惊人相似。
那天夜里,她独自爬上屋顶,望着满天星斗,第一次对着虚空喊出心底积压多年的问题:
“妈,你为什么要瞒我这么久?如果你真的爱我,为什么连真相都不肯给我?”
话音落下,风骤然止息。
下一瞬,远方海面传来一声低沉嗡鸣,如同大地深处的心跳。紧接着,她颈间银锁爆发出柔和金光,一道全息影像缓缓浮现??
是年轻时的母亲,穿着研究员制服,正对着摄像机说话。画面模糊,声音断续,但关键词清晰可辨:
>“……项目代号‘摇篮曲’,旨在通过母婴间天然共感纽带,稳定高敏胎儿神经发育……失败率98%……我的孩子是唯一存活案例……我不求她成为救世主,只愿她能平凡地活着……请原谅我,晚舟姐,我把你的研究成果藏了起来……但我必须保护她……”
影像戛然而止。
林小满跪倒在地,泪如泉涌。
原来,她不是普通女孩。她是“伪心种”二代,是苏晚舟当年研究数据的直接受益者,也是唯一成功实现“共感免疫化”的个体??既能接收情绪,又不会被吞噬。
而她的母亲,为了让她拥有选择权,亲手撕毁了所有记录,宁愿背负叛徒之名,流亡半生。
---
三日后,林小满写下人生第一封公开信,上传至回声社群平台:
>“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你们。
>是同胞?兄弟姐妹?还是和我一样,在黑夜中摸索出路的孩子?
>我曾经害怕自己的与众不同,以为那是诅咒。
>可现在我知道,那是一种邀请??邀请我去理解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痛,去拥抱那些躲在笑容背后的伤。
>如果我的存在,能让哪怕一个人觉得‘我不是怪物’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