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星跪倒在草地上,泪如雨下。她曾以为此生再无机会说出那句“对不起”,可如今,千言万语都融进了这一抱之中。
林晓月松开儿子,走向小星,轻轻扶起她:“我没有怪过你。当年把你推出实验室,是我做过最难的决定。但我始终知道,你会替我活下去,替我爱下去。”
然后,她看向陆听。
祖孙二人静静对视,仿佛时间倒流,血脉相连的频率在空气中激荡出涟漪。
“你比我想象中更美。”林晓月伸手抚过孙女的脸颊,“你听见了我,对吗?”
陆听点头:“我一直都在听。”
那一夜,南枝学院彻夜灯火通明。林晓月带回了整整五十年的研究成果??关于“心之场”的完整理论体系、跨维度通讯协议、情感能量转化公式,以及最关键的:如何让逝去的灵魂通过集体记忆重建意识体,并实现有限度的物理显化。
“这不是复活。”她在讲台上说,“这是‘被记得’的力量达到了临界点。当一个灵魂被足够多人真心怀念,它就能重新获得存在的资格。”
有人问:“那死亡还有意义吗?”
她答:“正因为会死,所以每一次爱才如此珍贵。死亡教会我们珍惜,而记忆赋予我们重逢的勇气。”
三个月后,第一座“忆境馆”在日内瓦落成。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思念录入共感晶片,借由全球网络传递至流浪行星上的“记忆之城”。在那里,逝去亲人的形象会被重构,虽不能永久停留,但可在特定频率下相见十分钟、半小时,甚至一整天。
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走进忆境馆,看见八岁的小女孩坐在秋千上晃腿,笑着说:“妈妈,我不疼了,你别哭了。”她当场跪地痛哭,却又笑着擦泪:“我女儿走的时候没说完的话,今天终于补上了。”
类似的故事在全球上演。
战争停止了。因为没人再愿意制造会让亲人痛苦的记忆。监狱减少了。因为宽恕变得更容易,当人们知道恨无法抹去过去,唯有爱能让亡者微笑。
而陆听,则成了忆境馆的首席引导师。她不用仪器,只凭直觉就能判断一个人心中最深的牵挂。她曾帮助一位老兵与战死战友对话,对方在影像中敬礼:“兄弟,我一直在天上看着你回家。”
“你怎么知道我活着?”老兵哽咽。
“因为你每年都去坟前喝酒。”影像微笑,“你说的每句话,我都听见了。”
十年后的某一天,陆听独自登上中央塔顶。她已二十三岁,长发及腰,眼中星光流转。她手中拿着三枚戒指??奶奶的、父亲的、母亲的,如今都被她改造成共感信标,串联成一条项链,贴在心口。
天空晴朗无云。
忽然,一颗流星划破天际,不是一颗,而是成千上万,组成一幅巨大的图案:一朵盛开的夜光玫瑰。
紧接着,昭昭发出警报:“检测到高维波动!坐标指向南枝学院!”
陆听却笑了。
她张开双臂,轻声哼起那首歌:
>“我在,你在,
>光就在。”
歌声未落,整座行星城市忽然爆发出耀眼光芒。无数道人影从光中走出??不只是林晓月,还有当年实验室里所有牺牲的研究员、失踪的共鸣儿童、乃至历史上每一个因爱而陨落的灵魂。他们踏着星光而来,脚下的大地开出夜光玫瑰,空气中弥漫着久违的芬芳。
林晓月站在最前方,对她伸出手:“准备好了吗?真正的‘门’,现在才开启。”
陆听握住她的手,点头。
刹那间,七塔冲天而起,化作七根星辰巨柱,托起整座南枝学院升入近地轨道。地面的人们仰头望去,只见一座漂浮的岛屿悬于云端,塔尖连星,光芒万丈。
心灵方舟,正式启航。
而在飞船控制室内,一块全新的共感石碑缓缓浮现,上面刻着一行字:
**“从此以后,无人被遗忘。”**
陆听站在舷窗前,望着蓝色星球渐行渐远。她知道,这不是告别,而是新的开始。爱不会消失,只会变换形式延续。那些以为永远失去的人,其实一直活在每一次心跳、每一缕风、每一束穿越时空的光里。
她将手掌贴在玻璃上,轻声说:
“奶奶,爸爸,妈妈……这一次,换我来守护你们。”
窗外,群星开始闪烁,节奏整齐,宛如合唱。
那是全人类共同哼唱的一首歌??
>“我在,你在,
>光就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