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章
船队搬了两天,才将岛上的粮食搬完。根据岛民的口供描述,郭柔命人遍行文书,画影图形,捉拿逃亡海贼。
姜海将岛民打发走后,回来禀说:“丹鹤的父母兄弟被海贼劫杀,只有她一个活下来,已来岛上三五年,大概有二十七八岁。”
郭柔惊了一下,观丹鹤形容,分明是个老妇、她沉默半响:“回去把她带上,先安排在草市做事。”姜海应了一声去了。
曹纯派人快马加鞭将喜讯告禀曹操。曹操得知缘由,又惊又叹,与众人说:“前者,郭柔派人在沿岸吸引乌桓注意力,而且路上顺手歼灭海贼三千余人,如今又得了五万斛粮,解大军燃眉之急,当赏。”
众人也都附和。他们都是久经军旅之人,深知一将无能,累死三军,听到郭柔的战绩,大吃一惊后,油然而生敬佩之情。
曹操虽得了乌桓的粮草,然而加上自己的十几万大军,着实不够吃。遂命郭柔负责傍海道一段的粮草运输。
郭柔便率船只,去桃花岛接了人,往泉州县去了。到了地方,她先将这些人安置了,然后运粮草北上,直到十几天后曹军过了傍海道,至此东莱水师的运粮任务耗费四个月,圆满完成。
曹操见郭柔做事利落,夸赞不已,又问:“你是随大军一起回邺城,还是回东莱?”
郭柔想了想,“水师初创,恐有不决之事,我想先回东莱。”
曹操说:“也好。处理完事情,就回邺城。”
郭柔应了退下,稍上搭船的岛民,启航南下。一路上,就近派小船进港,将他们送上岸,给了户引,发了禀食。有七八百人见郭柔仁义,便说要去东莱落户,郭柔无有不允。
回到石落村,已是十月末,与众人见过,叙了别离之情,放了军士的假,郭柔则看起军务。辛宪英皆处理得周全。
看罢,郭柔朝窗外望了眼,见天色还早,叫人请辛宪英过来。她就在隔壁,闻言进来笑说:“郭姐姐你怎么不去休假?”
郭柔唤人送上杏仁羊奶:“这几个月辛苦了,军务处理公允,叫我不知如何夸赞。”
辛宪英坐下:“分内之事,不值一提。郭姐姐,你找我什么事?”
郭柔说:“你这样好,我不舍得你,又怕误了你的终身,使你错付了,故而找你谈一谈。一人计短,两人计长。”
辛宪英默然,叹了一声,眼睛里蒙上如细雨般的愁绪,阿翁和辛家人来信催了不知多少次。
郭柔将杏仁羊奶往辛宪英手边推了推,辛宪英捧着暖手,说:“年底听说羊家人要来邺城,阿翁叫我无论如何都要回去,给人家一个交代。”
郭柔静静地听着,辛宪英继续说:“我想,羊家若介意我出来做事,这婚事就作罢,若同意,这婚事就继续。听说,羊家郎君生得俊秀,又有才华。”
“你呀……”郭柔笑起来说:“腊月你就回去。”
“那你呢?”辛宪英抬头忽然问。她有自己的难处,女王也有自己的困境,归根到底,就是家庭和事业的平衡。
然而,女王的困境远比自己的复杂。旁观者清,辛宪英看得清楚。
“我呀,把水师的大事处理完,就回去。”水师的事情永远处理不完,郭柔要走,最早也是十一月港口结冰时。
辛宪英:“我听闻女王好生威风,以少胜多,歼灭海贼,若论水战,只怕整个北方都找不出比你强的来。”
郭柔的嘴角翘起,谦虚道:“都是军士用命,我何功之有?”
“女王要当将军吗?”
“非也。”
辛宪英忽然脸色凝重,问:“女王既然不要当将军,为何要深陷在三五千的水师中?”若想当将军,以此为基石,扩军立功。
郭柔闻言,浑身一震,脸色微变,瞬间从掌声中清醒过来,朝辛宪英拜道:“听君一席话,使我拨云见日。”
郭柔有更高的志向,也有更好的资源。她要做的是证明自己能够接住家业,不求某方面惊才绝艳,而是处处没有短板。
辛宪英忙扶起郭柔,见她明白,笑了起来。郭柔忽然想起一事:“前几日与君舅分别时,他问我是回邺,还是回东莱,我说回东莱。现在想想,当时真是得意忘形。”
辛宪英说:“我要打了胜仗,也得意。”说完,两人一起笑起来。
郭柔拉着辛宪英的手,叮嘱道:“我这人闻过则喜,请宪英你日后多帮我。”辛宪英点了头。
东莱一行,女王已经向曹操证明了她的能力,勤勉谨慎,临危不惧,又有军事才能,也向青州军证明了她是一位值得追随的主公,仁义爱民,又会打战。
东莱水师是郭柔一手筹建,耗费了无数精血,如今也该放手了。“林中稳重,久经沙场,能稳大局,姜海勇猛,是不可多得的战将,且诸事已有章程,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。”郭柔释然一笑。
辛宪英赞道:“女王拿得起,放得下。”
过了两日,郭柔与诸将谈过话后,便收拾行装,带着孙红等人骑马东行,一连走了十几日,终于回了邺城。
“女王,你真的回来了?”曹丕听人回报,女王昨日到达邺城外的驿舍休息,立刻出城迎接,等了一两个时辰,果然见人来。
郭柔见到曹丕满脸惊喜,立刻从马上如蝴蝶般轻巧地跃下,朝曹丕跑来,抱在一起大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