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皮小说网

皮皮小说网>北境边关生存日常 > 7才十五岁(第3页)

7才十五岁(第3页)

那些惆怅心事一下子消弭无形,葛三娘拿起饼子将外壳撕了下来,仔细品尝,心里怪道:这饼怎么烙的?

看着也不见咋特别,竟这么好吃?

沈家院子里则热闹得多。

老沈头两个儿子都成了家,这会儿院里两个小娃娃正蹲在屋檐下玩捉石子,老伴儿在井边洗衣。

唐宛领着唐睦进了院子,笑着把来意说了,沈老头爽朗一笑,道:“你这闺女,跟我们客气什么?”

话音刚落,那两个原本玩得正起劲的小家伙听到有好吃的,哒哒跑过来,两双乌溜溜的黑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唐宛手里的竹篮,看着那一叠香喷喷黄灿灿的玉米饼。

唐宛见状忍不住乐了,半蹲下身子问他们:“你们要不要去洗个手,过来吃饼?”

两个娃娃一听这话,立刻低头看看自己那双灰扑扑的小手,又看看饼,毫不犹豫丢了石子就往院角的水井跑,催促井边洗衣的祖母舀了水给洗手,小脸都溅上了水珠,边洗还边咯咯乐。

没一会儿,两人蹭蹭蹭跑回来,一人小心捧着一个饼子吃起来。

“哇,好吃好吃!”

“外头脆脆的,里头又甜又软,阿爷你也尝尝!”

老沈头原本不以为然,心说不就是玉米饼子,哪里有什么稀奇?

冷不丁被小孙女塞了一口饼,他随意嚼了嚼,外头那层焦壳先发出几声脆响,里面却蓬松软糯,带着玉米碴子特有的香味,吃着却不喇嗓子不噎人。

他愣了愣,瞅着唐宛,忍不住笑起来:“行啊,你这闺女手艺还不错!”

唐宛弯着眼眸:“您喜欢吃就好!这是头回做,下回再做点别的给您尝。”

说着,她把篮子里那块割好的五花肉也捧出来,双手递过去:“还有这个,给孩子们添个菜。”

沈老头看着唐宛那双亮晶晶的眼睛,知道她不是客套,便不跟她多推辞,笑着收下。

东西送出去,姐弟俩没多留,告辞后再往陆家去。

沈老头看着他们背影,冲在井边洗衣的老伴儿感叹一句:“这丫头比当年她阿爷还周全,懂事得很。”

老伴儿把湿衣裳拧了拧干,跟着点头:“听说两个孩子都能写会算,这不比什么好?陈家母子俩没眼光啊……”

肃北营多是从各地征召的军户,行伍里头能提刀的多,会提笔的少。老唐头在军里当了大半辈子书吏,退下后给街坊们写信读信,因为这个,老唐头在附近几条巷子乃至整个怀戎县都颇有些声名,大家都指着他的笔墨跟家乡的亲人联络。

这也就是为什么,唐睦去为姐姐讨公道时,那么多街坊无声表达支持。

都是这些年结下的善缘。

姐弟俩出了沈家院子,往青石巷去。

陆家就住在青石巷,也是因为唐爷爷经常帮他们家写信才结下的交情。

不过陆家人知道唐家的门在哪儿,唐家姐弟俩却没去过陆家,一路打听着找上门时,已经快晌午了。

唐宛也是到了门口才想起来:“陆二哥会不会不在家?”

唐睦也愣了一下。

陆铮约莫十七八岁的年纪,是已经袭了军户的,那天他就是从大营里回来的路上看到唐宛落水顺手救下了她的。

“他不在家,也没事吧?先把东西给他家里人,再问问他什么时候回来,下次当面道谢。”

“也只能先这样了。”

青石巷这边军阶稍高的军户住得多,家家户户的房子看着比榆树巷要宽敞。

不过也没有好很多。

怀戎原是新设军屯,房子分得紧凑,一年一年的添丁加口,人口多了,就显得地方拥挤了些。

姐弟俩在陆家门口站定,唐宛扬声问:“请问,这里是陆铮陆二哥家吗?”

屋里传来脚步声,一个穿着半新袄裙的妇人走出来,看着门口的姐弟俩,眉头皱了皱:“你们是谁?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