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仪推开201会议室厚重的门。嗡嗡的交谈声戛然而止。二十几双眼睛齐刷刷投向他。那些目光——探究的、好奇的、审视的、计算的,全部落在郑仪身上。教室里呈现一种奇特的格局:前三排稀稀落落坐着七八个人,都是如张林、赵颖这样的核心人物,彼此保持着微妙的距离。中间区域坐着多数人,三两成群,小声交谈。最后一排则零散分布着几个落单的学员,像李国涛这样的国企干部,和少数几个来自边缘部门的代表。郑仪站在门口,感觉喉咙有些发紧。所有人的表情都在无声地询问同一个问题:这个年轻人,省委政研室一个正处级调研员,凭什么能在开学第一天就得到省长的单独召见?“报告!”郑仪声音清朗,打破了这短暂的寂静。讲台上,班主任——省委党校教务处副主任林海教授,戴着黑框眼镜,儒雅而干练——抬眼看了看他。“进来吧。”林教授的声音温和中带着威严,目光中透着一种“我知道你去了哪”的了然。郑仪快步走到中间区域一个空位坐下。旁边的学员不动声色地往旁边挪了挪,似乎下意识地要与他保持距离,又像是在为他腾出空间。“好,人都到齐了。”林教授环视一周,翻开名册。“现在开始班会。首先,请允许我代表党校,欢迎各位来到中青一班!”掌声响起,礼貌而克制。林教授介绍起班级的基本情况:“我们班共25名学员,来自全省各条战线。这三个月,我们将共同学习、生活、研讨。”“根据校党委安排,每个班要成立临时党支部和班委会。今天班会的第一个议程,就是推选临时党支部书记和班长。”他推了推眼镜,目光扫过台下:“按照惯例,党支部书记由地方党委班子成员担任,班长由省直部门同志担任。大家有什么推荐人选?”会场安静了一瞬。前排,明州市常务副市长张林微微侧身,与身旁的省纪委赵颖交换了一个眼神。赵颖轻轻点头,随即举起手:“林老师,我推荐张林同志担任支部书记。”她的声音干脆利落,带着纪委干部特有的笃定。“张林同志政治过硬,基层经验丰富,在明州市委工作期间抓党建成效显着,完全符合支部书记的要求。”几乎同时,省国资委副主任孙志强也举起了手:“我推荐赵颖同志担任班长。赵主任在纪委工作多年,原则性强,组织协调能力突出,是班长的合适人选。”两句话,一唱一和,精准到位。没有商量,没有讨论,两个核心职位就这样被锁定。郑仪看着这一幕,心头微震。这哪里是什么“推荐”,分明是早已达成默契的权力分配!张林代表地方派系,赵颖代表省直机关,两人分食了班级的最高话语权。而那些本该“民主”的程序,不过是走个过场。更耐人寻味的是,张林和赵颖一个来自地方,一个来自省直,看似互不相干的两个人,竟然配合得如此默契!是早有私交?还是某种更高层面的力量在背后协调?但郑仪不打算把这两个位置拱手相让,他郑仪从基层到机关,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,靠的是敢打敢拼的闯劲和硬实力。徐省长刚刚才说过,要“放下职务身份的包袱”,要“敢于亮观点”。难道就因为这两人地位显赫,自己就要退缩?那他还来党校干什么?谈什么未来?于是他缓缓的举起了手。所有人都没想到,在张林和赵颖这样已经达成默契的情况下,竟然还有人敢站出来挑战。郑仪没有立刻开口,而是缓缓站起身,姿态沉稳而坚定。这个动作本身就有分量,当所有人都坐着的时候,站起来的人就自带气场。林教授眉头微挑,目光中闪过一丝意外和兴趣:"郑仪同志,你有话说?"郑仪点头,声音不高但足够清晰:"林老师,各位同学。刚才听了两位同志的推荐,很受启发。"他顿了顿,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,包括前排那几位核心人物。"但既然是推选,我想能否多几个候选人供大家选择?毕竟我们班人才济济,不同背景、不同经验的同志可能会有不同的管理风格,为班级带来更丰富的活力。"这番话不卑不亢,既没否定张林和赵颖,又巧妙地打开了竞争空间。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轻微的吸气声。前排,张林的背脊明显僵硬了一瞬,但很快恢复如常。省纪委的赵颖则转过头,第一次认真地打量郑仪,这个刚才被省长单独召见的年轻人。郑仪迎着这些目光,继续道:"我毛遂自荐,愿意担任支部书记或班长,为同学们服务。"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,后面更精彩!他语气诚恳:"我在地方当过镇长、县委书记,也在省直部门工作过,了解基层实际也熟悉机关运作。更重要的是,我认为党校学习不仅是个人提升的机会,也是相互学习、共同成长的过程。""如果我担任班干部,会努力搭建一个真正开放、包容的交流平台,让每个同学的声音都能被听到,每个观点都能被尊重。"这几句话直指张林和赵颖"内定"的弊端,又提出了更民主的愿景。会场一片寂静。林教授嘴角微微上扬,眼中闪过一丝赞赏。就在这微妙的时刻,一个洪亮的声音从最后一排响起:"我支持郑仪同志!"李国涛不知何时站了起来,那张国字脸上满是坚定的支持。"郑仪同志能力全面,为人正直,完全能胜任班干部工作!"这个突如其来的声援让局势更加复杂了。李国涛虽是国企副总,但在场面上也是个不容忽视的角色。林教授环视一周,看到学员们交头接耳,气氛明显活跃起来,满意地点点头:"很好,这才像民主推选的样子。还有其他候选人吗?"沉默片刻后,一个戴着金丝眼镜、气质儒雅的男子——江东大学副校长王哲举起了手:"我也推荐郑仪同志。"他的声音温和但坚定:"我和郑仪同志虽然初次见面,但刚才他的发言展现出的民主意识、服务精神和担当勇气,正是我们党校学员应有的品质。"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表态,让郑仪的提名瞬间有了分量。郑仪有些意外,但很快镇定下来。前排,张林和赵颖的脸色变得微妙起来。张林缓缓转头,第一次正眼看向郑仪,目光中既有审视,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。赵颖则若有所思地用手指轻轻敲击桌面,似乎在权衡局势。林教授适时掌控局面:"好,目前支部书记候选人有张林同志和郑仪同志,班长候选人有赵颖同志和郑仪同志。还有其他提名吗?"见没人回应,他继续道:"那我们按照程序,先选举支部书记。请两位候选人到前面来,简单陈述一下自己的设想。"张林率先起身,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讲台。他的发言干练务实,强调"统一思想"、"严肃纪律"、"确保学习效果"等常规要点,标准的官员式表态。郑仪缓步走向讲台,步履沉稳而从容。站在讲台前,他并没有急着开口,而是环视全场,目光从每一位学员脸上扫过。无论是前排的张林、赵颖这样的“核心人物”,还是后排的李国涛这样相对边缘的学员,他的眼神都同样认真、同样尊重。“感谢林老师,感谢各位同学的信任。”郑仪的声音不高,但清晰有力。“既然是竞选班干部,那我就直截了当地说——如果当选支部书记,我的工作思路很简单,就三点。”他伸出三根手指,目光沉稳而坚定。“第一,坚持党校姓党,确保学习质量。”“我们不是来镀金的,更不是来搞小圈子的。徐省长刚才的讲话已经说得很清楚,‘沉下来读书、沉下来思考、沉下来研讨’。如果当选支部书记,我会严格执行党校纪律,确保每一次集中学习、每一场研讨交流,都能让所有学员真正学有所获。”“我不会搞‘领导优先’那一套,不会让支部书记成为‘特权职位’。在这里,我们只有一个身份——学员。谁的观点更深刻,谁的学习更扎实,谁就应该成为班级里的标杆。”“所以,无论你是县委书记、厅局处长,还是国企副总、高校学者,在我的班里,只有一条标准——谁学得更好,谁发言更有价值,谁就是榜样!”这番话掷地有声,几乎是一记隐形的“敲打”。前排的张林、赵颖等人眼神微动,似乎意识到了郑仪话语里的潜台词:他不会因为谁的职务高就给谁特殊待遇。“第二,真正开放交流,杜绝形式主义。”“徐省长刚才说,‘不要怕被质疑’‘思想的火花只有在碰撞中才能点燃’。如果大家选我,我会确保每一次研讨、每一次交流,都是真正的思想交锋,而不是走过场的‘你好我好大家好’。”“我们要的是真正的观点碰撞,而不是表面和谐的‘一团和气’!在这里,你可以质疑任何人的观点,包括我的,只要你的论据扎实、逻辑清晰!”“在座的每一位,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。如果我们只是互相客套、不敢交锋,那这三个月就浪费了。”郑仪顿了顿,目光再次扫过全场,确保每个人都听到了他的承诺:“所以,我的承诺很简单,如果当选,我不会让任何人的发言被‘压制’,不会因为谁的职级低就不给他发言机会,更不会搞‘论资排辈’那一套!”最后一排的李国涛眼睛一亮,下意识地坐直了身子,这句话,显然戳中了像他这样“非核心圈子”学员的心声。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,后面更精彩!“第三,公平公正,绝不当‘权力中介’。”郑仪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:“有些同志可能会担心,班干部会不会利用职务之便,在领导面前‘刷脸’,或者借机搞小圈子?”“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,如果当选支部书记,我不会做任何人的‘传声筒’,也不会在省领导面前刻意突出自己、打压别人。”“我们的学习成果、我们的发言质量,会直接呈现在结业报告里,谁的观点更深刻、谁的调研更扎实,谁就应该得到认可!”“我不会因为谁跟我关系好就多给他表现机会,也不会因为谁跟我观点不合就压制他的发言权。”“公平、公正、公开——这就是我的原则!”说完,郑仪没有过多渲染,只是简单地点了点头:“我的陈述就这些。希望大家能给我一个服务大家的机会。”然后,他转身走下讲台。教室里安静了几秒。然后……“哗!!!”掌声骤然爆发!这一次,不再是客套的、稀稀拉拉的掌声,而是发自内心的、热烈的、甚至带着几分兴奋的掌声!最后一排的李国涛几乎是用力拍着巴掌,脸上写满“痛快”二字;中间的几位高校学者、国企高管同样面露赞许;甚至前排的张林和赵颖,也不得不跟着鼓掌,尽管他们的表情略显复杂。林教授站在一旁,嘴角微微上扬,显然对郑仪的发言相当满意。“好,现在开始投票。”“支持张林同志担任支部书记的,请举手。”前排几只手举了起来,基本都是和张林同级别的“核心圈子”成员。“支持郑仪同志的,请举手。”“唰——”后排几乎全部举手,中间区域也举起了大半,甚至前排也有两人,江东大学副校长王哲和一位来自省发改委的处长,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。林教授快速清点,然后宣布:“根据表决结果,郑仪同志当选临时党支部书记!”掌声再次响起,这一次,更加热烈!:()权势巅峰:分手后,我青云直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