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官婉儿没有坐享其成的习惯,她一刻不停地跟着转动脑筋。
【第一种情况:李隆基不知道上官婉儿是盟友。】
【这种情况站得住脚吗?站得住——】
【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结盟,想也知道,那肯定是暗地里进行的。】
【两人心照不宣就行了,总不好嚷嚷得尽人皆知。否则还没等到大动作呢,上官婉儿自己就被韦皇后处理了。】
【那在这种情况下,身为“普罗大众”的一员,李隆基想当然地就会把上官婉儿归结成韦后一党。】
【现在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正儿八经的皇亲都死了,又怎么可能会留你一命?】
这样的分析合情合理。
上官婉儿很快反应过来,又冒出了新的疑问:
李隆基身为相王之子、唐隆之变的发起人、领导者,他真的对此毫不知情吗?
【第二种情况,李隆基知道上官婉儿是盟友。】
【先不提这种情况能不能说得通,那问题就来了——】
【留下上官婉儿,对他李隆基有什么好处呢?】
好处,就是自己的价值。
作为一个跟在武皇韦后身边搅动风云的女人,李隆基一定对她厌恶至极。
至于自己的诗才文才,似乎也并非全然不可替代。
上官婉儿骤然清醒——
彼时彼刻,她存在的意义,居然是零耶!
从太平公主的缺席开始,就注定了自己的必死结局。
【相反,如果李隆基当场处死上官婉儿,那可就不仅仅是消灭了一个政敌的意义。】
【更重要的是,他还能顺便削弱未来竞争对手的威胁。】
【未来的竞争对手是谁呀?】
【太平公主。】
【一举两得,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儿?】
“想明白了?”
上官婉儿再如何沉稳,那也只是超出年龄的成熟。放在武媚娘眼里,还不够看。
见她脸色几经变化,终于流露出这个年纪应有的稚嫩,武媚娘哑然失笑。
“接着听一听吧——”
“关于「你」身后的那些事儿。”
【李隆基心里门儿清:今天姑侄俩是好盟友,没准儿明天就能翻脸为敌。】
【他当然不会希望两个政治高手,尤其还是两个女人,强强联合,压他一头。】
【路辰喊我回家吃饭:懂了,那我可就要开始造谣了!】
【路辰喊我回家吃饭:传下去,李隆基恐女!】
说着说着,夏语冰忍不住吐槽起来:
【要说有唐一朝,还真得感谢武德充沛的太宗李世民。】
来了!
:=
李世民精神一振:好好听听主播又要说什么好话来夸朕!
【一个玄武门,就给后人把标杆竖好了。】
【除了难得和平退位、能顺利进行政权交接的,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宫变、流了多少血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