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唐朝……”
在展现过惊人记忆力之后,嬴政紧接着表现出了自己的非凡计算力。
凭借这么些期的直播下来,大约理清之后的朝代顺序还是不难的。
“离卓文君本尊所处的时代相比,约莫也得有六百至八百年之久了吧。”
【换而言之,整整几百年间、数以万计的文人,都不认为现有证据可以证明二、三号位的记录内容就正正好对应着一号位卓文君的那篇作品。】
弹幕恍然大悟:
【蝉鸣后又初雪:是啊,说到底那也就是流传下来的两个版本汉乐府而已。】
【陌陌默默沫:拜托,那可是必读书目啊!】
【陌陌默默沫:甭管是不是为爱发电了,只要能吃上饭,谁还有心思再仔细考据?】
【正是这个道理嘛。】
主播耸耸肩:【李善这么一注解,后来的读书人可不就被他带偏了?】
【大唐是文学发展的高峰,有这样的榜样在前,从今往后,自宋而始、直到明清,越来越多的人都直接认为,《皑如山上雪》的作者就是卓文君。】
【其中更不乏一些文章大家。】
为了保证各位摇摇欲坠的面子,夏语冰没再挨个儿点名。
【简称——集体大翻车。】
家人们心态倒是很好:
【茶山的麋鹿:四舍五入,也算是文学界的团建了嘛!】
话都说到这份上了,简单介绍几句文学常识也就是顺手的事儿:
【抛开细致复杂的溯源于与考证不谈,还有一个更加简单直接的方式可以帮助大家判断,这首诗并不是卓文君的作品。】
【因为《皑如山上雪》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五言诗,而五言诗的成熟则是要要到东汉中晚期。】
【换而言之,在卓文君的时代——西汉初期,是不可能出现这么成熟的一首五言诗的。】
【要知道,东汉文学大家班固的《咏史》才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。】
【何况他的风格与手法压根儿就不能和《皑如山上雪》相比。】
【上清小妖:笑发财了,班固知道《皑如山上雪》是卓文君写的恐怕也得问一句——】
【上清小妖:前辈,我这升级速度已经够快的了,你出门直接满级又是怎么做到的?】
看到这条弹幕,家人们很是配合地予以回应:
【蓝毛亲爹:卓姐深藏功与名——】
【蓝毛亲爹:无他,开挂而已^_^】
“难不成上述的种种质疑直到几千年后才有人姗姗来迟地发现?”
想到这种可能性,嬴政微微一嗤。
如果真是这样,那也有够迟钝的了。
仿佛听到了他的吐槽似的,紧随其后,就是来自主播的否认:
【其实早在差不多和沈约同时的南朝,就已经有人提出质疑。】
【在《凤求凰》广泛传播的同时,也有不少人认为卓文君所处的时代写不出这样成熟的五言诗。】
有人恍然大悟:
【Chgkbxkjg:难怪我之前看到一本诗歌选读本,里面没把这首《白头吟》归在卓文君名下呢!】
因为这并非空穴来风的猎奇之语。
【也许《西京杂记》没有杂记,卓文君真的写过一首《白头吟》,只是很可惜,因为种种原因失传了。】
夏语冰漫无边际地展开联想:
【又或许她压根儿就没写过这首《白头吟》,甚至司马相如从头到尾都没有变心,人家两口子恩爱着呢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