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7章
连绵的营帐如同突然生长出的蘑菇群,炊烟袅袅升起,驱散着北地的寒意。
士兵们围着篝火,或擦拭兵器,或咀嚼干粮,虽然疲惫,但士气尚算高昂。
中军大帐内,炭盆烧得正旺,吴承安刚刚与岳鹏举、雷狂等将领议完明日行军路线。
众人散去不久,亲兵便进来禀报,称有一名自称孟津来的信使,有韩永福韩大人的亲笔信要面呈将军。
吴承安目光微动,心中已猜到了七八分,立刻道:“带他进来。”
很快,一名风尘仆仆、面带倦容但眼神精干的汉子被带了进来。
他见到端坐在主位、一身戎装更显英武的吴承安,立刻单膝跪地,双手高举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:
“小的奉韩大人之命,星夜兼程,特来将此信呈交吴将军!”
吴承安接过信,验看火漆封印无误,是韩永福的私印。
他拆开信,就着帐内明亮的烛火,仔细阅读起来。
信的内容不长,但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和急于寻求合作的焦灼。
韩永福在信中再无任何虚与委蛇,直接点明太师李崇义因其“背叛”而施以“明升暗降”的报复,将他调任毫无实权且危机四伏的工部侍郎。
随后,他将自己所知的、李崇义可能通过沿途州府在兵员、粮草上刁难。
拖延甚至使绊子的几种手段、关键节点以及几位可能与太师府关系密切的州府主官姓名,都一一列出。
可谓是将一份重要的“投名状”送到了吴承安手上。
看完信,吴承安嘴角不自觉的微微上扬,勾勒出一抹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笑意。
果然不出他所料,李崇义的报复来得又快又狠,而韩永福的反应,也正在他的算计之内。
这颗埋在太师阵营里的钉子,终于开始发挥效用了。
他收起信件,看向下方依旧跪着的信使,语气平和地说道:“韩大人的信,本将军已经看了。”
“有劳你奔波之苦。回去转告韩大人,他的心意,本将军明白了。”
“他所提及之事,本将会格外留意,定不会让某些人的龌龊手段得逞。”
那信使听到吴承安如此表态,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如释重负的神情,显然他此行背负的压力极大。
吴承安顿了顿,看似随意地补充了一句,实则意味深长:
“另外,也请转告韩大人,京城水深,工部事务繁杂,若遇难处,或可前往洛阳城,拜会何高轩何大人。
“何大人为人正直,念及韩大人于白沙沟之功,或能给予些许指点与庇护。”
这话等于是在给韩永福指了一条明路,也是将他更彻底地推向何高轩的阵营。
信使是韩永福心腹,自然明白其中深意,连忙叩首:
“小的明白!一定将将军的话带到!”
“嗯,下去休息吧,天冷了,明日天亮再返程不迟。”吴承安挥了挥手。
“谢将军!小的告辞!”信使再拜,躬身退出了大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