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队的年轻人笑了笑:“扫干净了,人心才不会乱。人心不乱,才能活下去。”
奇迹般地,这些村庄恢复速度远超其他地区。记者调查发现,原因并非资源更多,而是秩序井然??没有争抢,没有恐慌,邻里互助高效有序。一位老太太含泪说道:“那个扫地的小哥说,‘咱们先把家门口清出来,阳光就能照进来’。我一听,就觉得有希望了。”
而在国际空间站,王哲又一次打开舱门。这次他没有模拟清扫,而是真实地用一块布擦拭外壁传感器。地面控制中心紧急警告,认为此举风险极大,可能影响设备运行。
他平静回应:“我在维护地球的眼睛。”
返航后,他在采访中说:“从太空看,城市灯光像一片星海。但如果你仔细观察,会发现有些区域特别明亮整洁,有些则混乱昏暗。区别不在科技,而在人心是否愿意为看不见的未来付出一点点努力。”
***
又是一年春分。
全球亿万民众走上街头,手持扫帚、抹布、夹钳,清扫公园、街道、河岸、校园。社交媒体上,“#我也在扫”话题热度破纪录,视频中既有政要名人,也有普通百姓;有老人颤巍巍弯腰,也有婴儿爬着捡起糖果纸放进垃圾桶。
苏念与晓尘回到最初相遇的雪山脚下。那里已建起一座圆形广场,中央矗立着一座雕塑:一名普通男子低头清扫,面容模糊,却让人觉得熟悉。底座刻着林北那句遗言:
>**“当你俯身下去,才能真正看见别人的眼睛。”**
夜幕降临,星图再现苍穹,《归尘守则》第十条缓缓浮现:
>**“勿以善小而不为。”**
与此同时,地球上所有忆尘草同时开花,花瓣随风飘散,如蓝色雪落。每一粒种子落地生根之际,都会发出极轻微的“沙”声,像是回应宇宙深处那永恒的节拍。
晓尘仰望着星空,忽然转身抱住苏念。
“妈妈,”她第一次这样称呼她,“他们说,你要累了,就可以休息了。”
苏念笑了,眼角皱纹如沙丘般柔和。
“我不累。”她说,“只要还能走得动,我就要继续走下去。不是为了完成什么使命,而是因为……我喜欢听这声音。”
沙……沙……沙……
它依旧响着。
在东京地铁站,在巴黎塞纳河边,在亚马逊雨林小屋前,在撒哈拉沙漠边缘的绿洲旁,在每一个有人弯下腰的地方。
它不属于英雄,不属于神明,不属于历史书页。
它属于你。
属于我。
属于下一个即将俯身的人。
只要还有人愿意弯下腰,
这个世界,
就永远值得被清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