嗯,素笺她们四个丫鬟现在确实都已经习武。
令身边几个贴心侍女习武,是诗衣早就有的想法,只不过之前她手头的内功心法只有一门【易筋锻骨章】,却是来自楚留香楚大哥,当时也是特别为自己调理身体而授之,未得他之允许,诗衣不能将其随意授人。
至于【神行百变】,取自恶贼身上,传授什么的,当然百无禁忌。只不过这门轻功虽然对内力要求较低,但若想学到精髓,不留后患,还是有一定内功在身为好。
但后来梅念笙老爷子临终前传授给她的【神照经】,只是告诫她不要误授奸人,别的限制一概没有。既如此,那这门内功心法就可全由她作主了。
三观形成于后世的诗衣,自然没有敝帚自珍的想法。诗衣现在习武已上了正轨,心里更是渐渐“野”了。四大丫鬟作为自己的身边人,如果不能跟上,那么日后要么她们回府,要么就会成为她的拖累而不是助力。而这个结果,无论对她还是对四个丫鬟,都算不上好。
而真正能让彼此缘分继续下去的,就是让四位侍女也“提升”上去。
就是传授她们武功,也让她们踏上习武之路。
于是,暂居武昌卫府之时,诗衣便向素笺、墨韵、弦月、画屏四位侍女说了自己的打算,继而征求她们的意见。
四位侍女当然同意啦。
诗衣习武之事,早就不瞒着她们四人。说起来,自离府之后,诗衣自己都知道自己心野了,作为她的身边人,四个与她朝夕相处的贴身丫鬟又如何不知?
有些事情,她们虽然不如诗衣想得那般透彻,但个个都心思玲珑,又怎能不心中难安?
正心怀惴惴之际,小姐主动提出教她们习武,她们人人都喜出望外,又怎会拒绝?
不仅仅是强身健体,乃至提升个人武力护卫小姐等具体好处或责任,而是这个提议表明仙子小姐从来没有忘记她们,始终将她们放在心里,而且还想将彼此的缘分继续下去。
既然人人同意,诗衣便将【神照经】和【神行百变】两门武功传授给了四人。
除了他们四人外,忠心耿耿且一路上任劳任怨的卫府护卫头领吴少青也得到诗衣传功。相比起四个侍女,吴少青虽然因男女有别而接触得少了些,虽然因武功低微而在抵御三个万、言、戚三个恶贼的窥探上办法不多,但忠心却是无可置疑的。
何况,在可预见的未来,如果诗衣真的下定决心要在外面“野”一段时间的话,只靠丫鬟是不够的,最好队伍中有男子,最次也要几个仆妇——当然,如果她决定当独行侠风餐露宿的话,自然无需如此,但显然这更难。
而最切合实际的选择,其实还是保持现有基干队伍不变。而作为队伍中的武力担当(至少对外如此),吴少青的武功就有些不够看了。
自然,吴少青亦是感激涕零,甚至比四位侍女尤甚。他毕竟是真正当过一段江湖人,作为少林俗家弟子出身的他,比几个小丫鬟更知道一门上品内功心法是如何难得。而由此产生的感激,自然也远非几个小丫鬟所能想象。
诗衣当然是个好老师。不过,四位侍女年纪已经相对较大(针对习武而言),此前又无基础,更重要的是,不像她们的天仙小姐那样有“外挂”,进境自然极为缓慢。到现在,也不能稳说已经入门。
所以,赴小镜湖一事,她们还真帮不上忙。
倒是吴少青本就是习武之人,上手倒是极快。只不过他同样年纪偏大,过去也没修过内功,所以如今也只是刚入门,离顶梁还差得远。
所以,对侍女的提议,诗衣当下果断拒之,只令她们在客店守好,同时开一间客房,先将古笃诚照顾妥帖。而她则与段誉一人一马,飞驰而去。
段誉心中忐忑不安,既有对父亲的,也有对身边少女的,但怎么说呢?事已至此,拗不过少女的他,也只能这般随波逐流的上马飞驰了。
作为世家子弟,两人都是学过骑马的。如诗衣,虽然身体弱,出门在外经常是坐车坐轿什么的,但马术还是学过并合格的。按照酒保的指点,两人先是沿大路向西,走得七八里地,见到道旁四排十六株大柳树。而后在此折向北,又策马走出九十里地,遇到一条河,河上一座石板桥,一座木板小桥。
按照酒保提醒,两人下马过了木板小桥,又重新上马,继续前行。前方道路愈发狭窄,草木丛生,甚至掩没小路。好在两人乘马,倒也不甚难走。
如此又行了约两刻钟,便有一片明湖遥遥相望。与此同时,隐约有打斗声从那边传来。
诗衣与段誉对视一眼,连忙快马加鞭,直冲过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