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十二小时后,第一版《共语协议》诞生。
其核心原理基于“情感谐振放大效应”:当某一特定记忆被足够多人反复调用并附加强烈情绪反馈时,该记忆将在群忆网中产生自传播倾向,并可能突破数字边界,影响现实感官体验。换句话说??
**记忆可以变成语言,哪怕没有声音。**
测试当天,小樱戴上母亲留下的耳机,启动协议。全球范围内,三百二十七名志愿者同步接入。他们都曾参与过#致知世的音频上传行动,心灵深处仍残留着对那段集体梦境的记忆。
闭眼瞬间,他们同时看见:
樱树林。
两人并肩而立。
风吹起发丝,花瓣纷飞。
这一次,不再是模糊的剪影。其中一人转过头,露出微笑。
是我。
人群中爆发出抽泣声。有人惊呼“他认得我”,有人跪倒在地,仿佛接受了某种神圣启示。而在东京某家养老院,一名瘫痪十年的老妇人突然抬起手,指向窗外飘过的云朵,含糊却坚定地说:“他在笑……他还记得我们跳舞那天。”
消息迅速扩散。
政府紧急召开会议,称此现象为“群体性记忆幻觉”,建议立即封锁相关服务器。但抗议声浪随即爆发。数百万民众走上街头,手持写有“我记得”字样的灯牌,齐声念诵《记忆继承公约》第一条。警察站在防线后,有人低头看着自己掌心??那里不知何时浮现出一朵极淡的樱花纹路。
他们迟疑了。
因为他们也梦见了。
与此同时,群忆网后台数据显示,**“D。Z。-X”词条的访问量突破百亿次**。而在所有留言区下方,自动浮现一行不变的文字:
>“他不会回复你。但他读过每一句。”
小樱没有停下。
她知道这场胜利还太脆弱。制度易改,人心难恒。遗忘的诱惑始终存在??毕竟,痛苦的记忆会让人疲惫,沉重的历史令人喘不过气。人类天生渴望轻松的明天。
所以她做了件大胆的事。
她在《共语协议》基础上开发出一个公开插件,命名为“**反遗忘疫苗**”。使用者只需每天花五分钟回忆一件“不该被忘记的小事”??比如邻居爷爷去世前送你的最后一颗糖果,比如战争结束后第一个听到的鸟鸣??系统就会将其编码为微型记忆包,随机投递到其他用户的梦境中。
这不是强制灌输,而是一种温柔的渗透。
就像当年我通过樱花根须悄然改变纸质照片的分子结构一样,现在的她,正用算法编织一张看不见的网,将散落的记忆碎片重新缝合成文明的肌理。
一年后,效果显现。
小学课本新增一章《关于记住》,讲述一个没有名字的男人如何为了“不让大家忘记”而消失。孩子们问老师:“他是好人吗?”老师答:“我不知道。但我知道,如果没有他,我们就不会坐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。”
监狱里的政治犯开始收到匿名信,里面只有一句话和一朵干枯的樱花:“你说的那些事,有人记得。”
婚礼上,新人交换誓言前,会先各自说出一段家族中“几乎被遗忘的故事”。
甚至连军方训练营也悄然调整课程,新兵们被要求写下“如果你明天阵亡,希望世界记住你哪一点”。
最令人意外的是,连当初镇压雨夜抗议事件的老将军,在临终之际竟公开忏悔:“那天我没下令开枪,是因为听见他们在唱歌。那首歌……我现在还能哼出来。”
歌声,也是一种记忆。
而记忆,终将腐蚀权力的根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