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岚看他一副不大相信的样子,气鼓鼓说道:“皇阿玛,这事可以抽查的。每年在评级之前,随意让人在各地抽查上峰对底下官员的评价。”
“要是真的,那就嘉许两句。如果是假的,那就让上峰滚蛋。”
虽然这样不能完全杜绝上峰胡乱写评价,却也让他们忌讳一些,哪怕写也不敢写得太过分。
比如当地治理得民不聊生的,上峰还要睁眼说瞎话,说那地方的百姓安居乐业,好得不行。
这种事只要有人去看一眼,就能立刻戳穿。
抽查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去,谁会去,上峰和当地官员想遮掩,也不可能一整年都遮掩得了。
皇帝听得挑眉,低头对女儿说道:“你这小脑瓜子的点子真多,确实能试一试。”
要完全杜绝这事确实不可能,毕竟水至清而无鱼,但是起码不能让他们继续如此猖狂下去。
让一些真正办事不错的底层官员一直苦苦挣扎,被上峰压制着,一直没有出头之日不说,还过得惨惨淡淡的。
皇帝被云岚提醒了一下,思路豁然开朗。
他在早朝的时候对百官宣布了抽查的事,也没说让谁去查,更没有任命谁当这个督察的官员,让朝臣都有些胆战心惊。
这就算了,皇帝还让吏部的人轮流来评级。
每三年是谁来评级,都是用抓阄的方式。而且不止吏部的官员和小吏,其他六部都可能被抽中。
那样一来,补缺的人想要送礼,要送给谁就是个问题了。
他们总不能六部所有人都送吧,知道这是有多少人吗!
皇帝这一招够狠的,直接让补缺的人想送礼也无处可送了。
而且皇帝还用糊名的方式,哪怕他们抢先送到抽签到的官员,对方评级的时候压根找不到人。
一连串的方式把朝中大臣都打懵了,他们面面相觑,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反对。
说是增加了工作量吧,但是三年才一次,每次还是六部来抽调的官吏。
工作量大,那皇帝就说多增加点人呗,这是多大点事,群臣也就没有反对的理由了。
要问什么人去抽查,去哪里抽查,什么时候去的话,皇帝就要问这些人想做什么了,想广而告之,提前让人准备起来,好粉饰太平吗?
问的人来说说,打算告诉谁,跟底下的谁勾结了,是不是干过乱写评级之事等等,群臣谁能招架得住?
这些都不能问,能问的就只有评级优秀的奖金了。
问题是皇帝给的奖金没多少金银,而是米面油和布料,还都不是特别好的东西。
要说皇帝给的奖励太好,太破费了,朝臣还有理由驳斥一番,让皇帝不要乱花钱。
可是这些平常的东西,说太差吧也不至于,说特别好特别贵也没有。
要说皇帝给的奖励多,加起来的数目就不少。但是这些东西原本就不贵,数量再多加起来也没到朝臣能抗议的地步。
群臣都怀疑皇帝就是故意的,特意把奖金设置成这些日常消耗的东西,偏偏还挑不出毛病来。
毕竟这些东西他们可能看不上,但是底层的官员却很需要。
甚至皇帝关心底层官员,还让这些官员感恩戴德了,传出去也是个美谈,群臣能反对吗?
尤其是这奖励实在太普通了,想作弊的人也没有这个必要了。
评级写好点,得的就是这个东西,底层官员也不可能送大笔钱去孝敬,让上峰写得好看。
毕竟评价写好了,奖励的就是米面油这些东西,上峰甚至都懒得多写了。
底下人有了奖励,上峰最多名声上好听一点,实际的好处是一点没有,总不能还贪底层官员这点米面油吧,谁家没有呢!
真抢底下人这些东西,上峰的脸面传出去还要不要了?
加上皇帝还设了抽查,这上峰评级的事既有约束,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,甚至没有好处,自然就要写得公平公正多了。
上下这么一整顿,虽然说还不可能十全十美,起码比之前的乌烟瘴气要好得多了。
底层官员也能有了实惠,还不用费劲巴拉给上峰送礼,日子比之前要好过一些,办差比以前都要积极不少。
当然了,云岚还听说有些人急着去吏部把之前写的评价要回去重写。
吏部的人不敢擅自做主,还偷偷来问皇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