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次,他与虞姬、项羽二人一起,都要跟着刘元去楚国。
刘元本是惦念虞姬的身孕,不愿舟车劳顿。但耐不住虞姬再三请求——她想回到楚国,与项羽一起回去。
“哪怕你们回了楚国,也依旧要居于楚王宫内,且不得让任何人知晓此事。”
刘元还是答应了下来,不为别的,是项羽足够的诚意——他竟在几日内便绘出了数十种阵法,个个都精妙绝伦。
其实有几个阵法,尤其适合匈奴的骑兵,简直是为了他们量身定做的。
“霸王竟有这样的谋算之能?”韩信对刘元说道,“难道夫人和他说了什么?”
韩信略微蹙眉,筹备打匈奴一事,刘元只同他一人说了。
毕竟此时百废待兴,无钱无粮,连兵器也不足够,内有诸侯王群狼环伺,外有匈奴、百越虎视眈眈,实在不是用兵的好时机。
此时若要提出打仗,纵然说是要晚几年,以萧何为首的大臣们,都是不会同意的。
“我未曾和他说过,自从项羽起兵,七十余战未尝一败,他绝非无智,只是太自负。”
听见这个评价,韩信似有所悟。
很快,他便顾不得细想这些。
因为皇后吕雉、齐王刘盈亲自来为刘元送行了,吕雉殷切叮嘱道:“要早些回来。”
“阿翁怎么没来?”刘元讶异道,“嘴上说着我最类他,实际上还不是懒得起来送我!”
“他确实喝醉了酒,还在寝殿休息呢。”吕雉叹了口气,“昨夜他太不知收敛,今晨惹了风寒。”
“那我下次从楚国回来,一定多带些佳酿,让他只能看我们喝!”刘元发出大反派的笑声,惹得吕雉的伤感都少了许多。
平心而论,她不愿意让刘元离开。不管是顾念与刘元的母女亲情,还是想将韩信掌控在长安。
但……这冶铁之术的改进,对大汉实在是太重要了。
若此事成了,她要将消息牢牢地把控在手中——这法子决不能让异姓王学了去。
此时并没有早朝的说法,一般都是刘邦、吕雉二人与萧何、张良、曹参、陈平等人的小范围会议。帝后二人召他们入禁中议事,或者去公府与他们见面。
刘邦、吕雉二人会根据需要,随时召见大臣商议国事。
今早刘邦这一病,吕雉就把萧何、张良、陈平、曹参召进了宫,名为让他们劝谏刘邦,实则是同他商议刘元的新的冶铁法。
当然,刘元带走项羽之事,吕雉也并没瞒着他们。
萧何起初还不支持刘元带走项羽之事,但吕雉掏出了一卷兵书。
与当世的大部分兵书不同的是,这兵书前面记载的是数十种阵法,而后面则是项羽应用这阵法的实战记录。
换句话说,这些都是项羽的赫赫战功。
萧何犹豫了片刻,将其交给了张良。
张良倒是看出几分玄妙,频频点头。
陈平拿过来看了看,想到方才张良的神色,将兵书径直递给了正打着哈欠的刘邦。
曹参翘首以盼的兵书就这样到了刘邦手里。
刘邦迷瞪着眼,伸手接过,可他下一秒就坐直。
翻看了几页,刘邦刻意地嗤笑:“什么玩意啊,这项籍小儿怎么不把垓下一战也写进去?”
净是些没用的!
刘邦把这兵书往袖子里一踹,拢了拢衣裳:“无用之书,乃公留着罢!”
实际上,刘邦想得却是——这书写得好啊!人人都道项羽和他的部下是英武不凡,因此以一当十、以一敌百。
实则,项羽哪次没用阵法?
刘邦贼兮兮地将这兵书留了下来,他改日再与灌婴、周勃好好参详一番。
但刘邦的反应他们看得分明,若是刘邦将这书撕碎,或者宣传得人尽皆知,那说明项羽的水平也不过尔尔。
但如今刘邦这藏在袖子里的行为,只能说明一件事——这兵书绝对有大用,以至于他想好好研究!
当今天下,擅长打仗之人,要说韩信、项羽之外还有谁,那刘邦肯定有一席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