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人纷纷议论着,本想离开的江知婳在听见“裴珩”一词时,顿住了脚步。
不会吧?应该是同名吧?
她转身,不断扒开前方拥挤的人群,挤到跟前,被照壁前的官兵拦下,江知婳抬头,清丽的琥珀色瞳孔骤然收缩。
谕旨下方张贴着一张画像,画像上的那人,那双极为漂亮的眼睛,不正是她认识的裴珩吗?
官兵瞧见她面色有异,上前询问:“你认识画像上的人?”
话音一落,周遭的声音渐渐减小,江知婳回过神来,克制住神色:“这人长得真好看。”
官兵厌恶地“啧”了一声,将她当成被画像迷住的没什么见识的小娘子,摆手驱赶道:“走走走,别妨碍官府办事。”
江知婳三步两回头不断地想找到画像上并非裴珩的地方,可惜那双眼睛她太熟悉了,无论怎么看,那谕旨上通缉的人都是他。
完了,原先只以为他只是被江湖人士追杀,或者最多惹了什么大家族,没成想,他竟然是中京城朝廷的人。
往日与裴珩的回忆慢慢浮现,一点一滴串成线。
是了,若他非朝廷之人,怎会对朝廷内对于科举制的看法和其中涌动的诡谲如此洞悉。
初见那日,虽一身残破黑衣,却不掩其矜贵的气质,逃亡那日,他们提及“赵相李王”时,自己也应有所察觉。
思绪很乱,她抓不到头绪。
江知婳心不在焉地离开了人群,指尖冰凉,无知觉地簒紧了袖口。
*
“裴大人,在下并州知府李天明。”
半盏茶前,在府衙与同僚们审理案件时,衙卒匆匆忙忙前来通报:“李大人,中京来的监察御史到了。”
李天明放下手中的案卷,起身问道:“好好好,终于来了。”
这段时日李天明等了这位中京的监察御史许久,按原先的路程计划,应该于十日前便到了,可却迟迟未见踪迹,原以为是出了什么岔子,但好在还是来了。
李天明脚步匆忙地往正厅处赶,衙卒追上拦住:“李大人,那位御史大人在二堂。”
闻言停下脚步,御史的品阶比自己高出许多,按礼来说,本应在正厅接待,他脚步一转,往二堂方向去。
“怎么在二堂?”
“御史大人说科举事关机密,且这次来的只有他一人,不用讲太多规矩。”
正厅与二堂距离不远,很快便见到了监察御史官。
裴珩起身,作揖回礼:“李大人。”
二人落座,桌案上茶杯里的茶叶上下浮动,裴珩拿起茶杯敬了下李天明:
“裴珩路上遇到了点麻烦,所以来迟了,还望李大人见谅。”
李天明回敬:“顺利到达已是不易。”
说完叹了一口气,继续说道:“科举之制实行实属不易,虽说仅剩三日了,但还有许多未完之事。”
二人就目前并州推行科举制、如期举办乡试等情况进行深入的探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