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父、母、兄长在上,吾离家数载,甚以为怀,今渐有所成……”
谢杳猛地放下笔,将刚写好的信团成一团,扔到一旁。
棠梨站在她身侧,毫无头绪,不知该如何开口安慰。
疾风骤雨席卷而来,砰的一声,毫无预兆地将窗子吹开,桌案上的信纸如风吹麦浪般上下浮动,像是要随风起舞。
棠梨快步走过去,打算将窗子关好,却不经意间瞥见了远处的人影,她定睛一看,欣喜地喊道:“小姐,太子殿下来了!”
谢杳闻言起身,望向窗外,待确认来人是谁后,小跑了出去。
元序见谢杳出来,连忙上前去迎,随之将伞面向她倾斜,确保她不会被雨水淋到。
“何故这般着急?”元序抬手拢了拢谢杳的斗篷,“淋到雨该着凉了。”
谢杳笑着摇头,轻轻扶了扶伞柄,将伞扶正:“淋不到。”
“你兄长的信。”元序从衣衫中掏出一封信。
谢杳接过信笺,上面还留有余温,长安城瓢泼的大雨,竟一点也没打到信上。
“兄长祝我生辰喜乐,”谢杳面露喜色,又陡然一敛,“信上说,我的及笄礼,他们来不了了。”
元序从袖中掏出一块月牙形的玉佩,递到谢杳眼前,轻轻晃了晃,少女愕然,缓缓展颜。
“这是姑姑给你的生辰礼,夜光石做的。”
元序暗暗松了口气,幸亏他多问了姑姑一句,才想到这个折中之法,使她不至于太过难过。
“昭昭……想不想出宫?”元序轻声问道。
“殿下为何忽然这么问?”谢杳不解地望向他,想从他的眸中窥探出此话的言外之意。
元序垂眸,笑着摇了摇头,没再出声。
***
朔光十五年,雨水节气清晨,福公公携圣旨来到安乐殿。
“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‘谢氏有女,毓质淑慎,才德兼行,有安正之美。今贺其及笄,特赐金步摇一双,翡翠玉镯一对,绫罗绸缎百匹。即日出宫,暂居谢府,待择良辰完婚,钦此!’”福公公笑意盈盈,“太子妃,接旨吧。”
“臣女谢杳接旨,谢陛下隆恩。”
谢杳接过圣旨,福公公虚扶起她,向她道贺。
“福公公,可否容我陪太后用完早膳再出宫。”谢杳言辞恳切。
福公公轻轻点头,施礼离开。
慈宁宫内,太后拄着下巴,面色不悦。
“皇祖母多少吃一点吧,明日谢杳就不能陪您一同用膳了。”谢杳柔声劝道。
太后抬眸,眼中满是不舍,她拉着谢杳走到妆奁旁,拿出一只红翡玉镯,给谢杳戴上,又制止住她推拒的动作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这是序儿母亲留下的。”
谢杳愣怔在原地,垂眸盯着腕上的镯子。
“杳杳,皇祖母愿你前路顺遂,平宁无忧。”
太后笑中带泪,轻抚过谢杳的脸颊。
“谢杳拜别皇祖母,谢皇祖母这些时日的照料,您要好好保重。”
谢杳眸光闪烁,缓缓起身,走出殿外。
踏出慈宁宫宫门的那一刻,她回头望向这片方寸间的天地,心中感慨万千:其实,她一早就知道自己不会在宫中待太久,可逝者如斯,转眼已是两载春秋,这里承载了她太多的回忆,难以忘记。
谢杳闭目凝神,整理好情绪。
这座宫城不知不觉间困住了很多人,如今能够离开,本是幸事,何故伤怀?人生在世,难免别离,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,但……人生何处不相逢,只要怀着这样一份心愿,就总有再相见的那一日。
承天门前,一辆装饰华贵的马车停在一旁,似是在等人。
“苏侍卫?”棠梨眼尖,率先认出了驾车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