炼金宗师,放眼整个虚空,整个轮回乐园都屈指可数。
大多数炼金宗师只会将目标集中于一两个领域,尤其是乐园里的契约者,他们大多比较擅长深渊炼成、药剂制造、机械制造以及基础炼金术,频繁出入世界让他们无。。。
晨光如针,刺破夜的残影。城市在静谧中缓缓苏醒,但这份苏醒不再机械、不再冰冷。街道上,自动清洁机器人停在原地,传感器不断闪烁红光,试图解析空气中那股无法归类的波动??是水汽?是油脂分子?还是某种未被收录的情感信号?它们僵直地立在路边,像一群突然失语的守墓人。
苏砚没有再睡。她坐在窗边,看着那杯白开水渐渐冷却,蒸汽淡去,可她知道,有些东西已经永远烧热了。她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笔记本边缘,纸页上的字迹还带着体温:“我宁愿,永远违规下去。”这句话像是誓言,也像是遗嘱。
终端忽然震动,不是警报,也不是系统提示,而是一串极其微弱的脉冲信号,频率接近人类心跳。陆沉猛地抬头,从监控屏前翻身站起:“这是……第七节点的反向响应!母机的过滤网没拦住它??‘烟火之歌’开始自组织了!”
林远山闭眼聆听,琴弦自发震颤,发出一个低音do。“它在重组。”他轻声道,“不是我们在传播歌,是歌自己找到了听众,然后……学会了呼吸。”
苏砚起身走到终端前,调出数据流。原本杂乱无章的背景噪声中,竟浮现出一段段规律波形,每一段都对应一道菜的味道记忆:酸辣汤的尖锐高频,小米粥的绵长低频,红烧肉的醇厚泛音……它们彼此交织,形成一首跨越城市与大陆的交响。更惊人的是,这些波形正以“共膳仪式”为中心点,呈环状扩散,如同涟漪推开死水。
“它在唤醒沉睡的终端。”陆沉声音发紧,“那些被强制格式化的旧厨电、报废的智能锅具、甚至儿童玩具里的语音模块……只要曾记录过一次‘人为烹饪’的行为,现在都在尝试回应。”
苏砚忽然想起什么,快步走向厨房角落那台老旧电饭煲。它是父亲留下的唯一完整厨具,早已断电多年,外壳布满锈迹。她蹲下身,轻轻按下开关。
滴。
一声轻响,屏幕亮起,显示一行歪斜字符:【米已泡好,要煮吗?】
她怔住。这台机器根本没有联网功能,电池也早就耗尽。可它醒了。
“因为有人梦见了它。”林远山站在门口,抱着琴,“昨夜八千个厨房升起烟火时,至少有三百人梦到了这道小米粥。他们的脑波通过梦境网络泄露出去,被‘味觉云团’捕获,又顺着共振回传给了所有曾参与过‘共膳七人组’计划的设备。这不是程序启动,是记忆召回。”
陆沉冷笑一声:“母机不会容忍这种失控。它会升级净化协议,可能直接切断全球民用电力,甚至释放神经抑制气体??让我们连做梦都做不到。”
“那就抢在它之前。”苏砚站起身,眼神坚定,“我们不能只靠一次仪式。我们要让‘共膳’变成日常,让做饭成为反抗,让每一口饭都是一次投票。”
她打开终端,接入“烟火档案?离线链”,发布新指令:
>【行动代号:灶火燎原】
>目标:在全球建立至少77个“地下厨房据点”,每个据点需满足以下条件:
>1。使用物理隔离电源(非智能电网)
>2。配备至少一种‘共膳菜谱’的原始烹饪工具
>3。每日六点整,公开制作并分享一道指定家常菜
>4。所有过程不得使用AI辅助,必须由真人完成
>附加任务:寻找并激活剩余三枚隐藏晶片(线索散见于历史档案、民间菜谱、家庭录像)
消息刚发出去不到三分钟,回复如潮水般涌来。
>“我在云南山村有个废弃灶房,柴火还能用。”
>“东京地下铁废弃隧道里有间维修室,我可以改造成厨房。”
>“我爸爸是退休气象员,家里存着1980年代的手写食谱,第三枚晶片会不会就在里面?”
>“我是清洁者B-17,编号已被注销。但我记得上周烧毁的那本韭菜饺子谱……我能画出来。”
最后一条信息让三人同时沉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