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琳琅还能在外门待上三日修整,沈玄宁却是收拾了东西马上就要去内门了。
其实沈玄宁觉得外门这地方已经非常大了,可等她亲眼看到小说里描写的内门之后,她才明白什么叫小巫见大巫。
莫玄春率先踏上了通往内门的铁索桥,沈玄宁紧随其后,脚下的铁索桥不知由何种金属铸就,竟泛着淡淡的银光,宽足有三丈,两侧则是自天际垂下的铁链,一眼望不到尽头,低头能看见云雾在脚下翻涌。
莫玄春见她四处张望,笑着道:“外门只是戒律峰管辖的一处附属区域,算不得真正的逍遥宗。”
如果说外门是一座规整肃穆的书院,那么内门就是一个真正修仙大派该有的模样——
走到铁索桥尽头,是一个足以容纳上万人的巨大广场,广场地面由一个旋转的太极组成,源源不断的灵气从中溢出。
太极广场下面是一道环绕的巨大瀑布倾泻而下,水花飞溅间折射出七彩虹光,与远处传来的缥缈仙乐相和,宛如仙境。
广场四周,九道同样的铁索桥向不同方向延伸,连接着九座巍峨的主峰,每座山峰上都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殿宇楼阁,隐在缭绕的仙雾之中。
当然有些主峰还是很好认的,不靠方位就能认出来。
比如扶疏峰,整座山峰像是被天地间最浓郁的绿意包裹住了一般,从山脚到山腰,都被层层叠叠的苍翠古植覆盖。
最惊人的是峰顶那一棵枝繁叶茂的擎天巨树,树干粗壮得需数十人合抱,枝桠向四周舒展,如同一把撑开的巨伞,竟将整座扶疏峰的都笼罩在树荫之下。
又比如百灵峰,峰顶时有仙鹤盘旋,偶尔发出几声清越的唳鸣,老远望去还隐隐可见一些灵兽在山间肆意奔走,一副好不快活的模样。
沈玄宁站在太极广场中央,周围随处可见盘膝打坐的弟子,他们闭目凝神,指尖掐诀,周身萦绕着淡淡的灵光。
天上还不时有身着各色服饰的弟子御剑掠过,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灵兽载人飞行,她看得目瞪口呆,甚至有点觉得自己已经不在人间了。
修仙世界,实在精彩!实在是让人震撼!
“看呆了?”莫玄春见她这副模样,眼中闪过一丝笑意。
“是的,师姐。”沈玄宁深吸了一口气忍不住感叹,只觉得周身的灵气浓郁得几乎要凝成实质,铺天盖地想涌进她的丹田,“这里的灵气……比外门充裕了十倍都不止。”
“那是自然。”莫玄春解释道,“太极广场下有座巨大的天然灵脉,玲珑峰的聚灵大阵加持后,九峰可共享其力,当然这太极广场是灵气最充沛的地方,如果你以后有需要也可以到这里来修炼。”
她说完抬手一招,只见一道赤红流光突然出现,稳稳停在她脚边,竟是一柄通体似烈火燃烧的仙剑。
“走,师姐带你御剑。”莫玄春踏上飞剑,她朝沈玄宁伸出手,“抓好了。”
沈玄宁连忙拉住莫玄春递来的手,她站稳后还没看清什么,飞剑便猛地一震,载着两人脱离地面,一飞冲天。
她下意识地抓紧莫玄春的手,低头望去,整个太极广场在脚下缩成一个清晰的太极图案,黑白两色的玉石因为灵力四溢而发着光,九道铁索桥像银色的丝带将九座主峰与广场相连,一切景色尽收眼底,壮观得让人失语。
问剑峰正处于九峰的中心偏东位置,飞近了些,沈玄宁看到问剑峰旁边紧挨着另一座山峰。
那山峰上琼楼错落,峰顶有一座巨大的圆坛,坛上矗立着一座足有十丈高的丹炉,炉口不时飘出袅袅白烟,正是栖霞峰。
两座山峰的距离近得惊人,几乎是肩并肩依偎着,中间只隔着一道不算宽的峡谷,峡谷里云雾翻腾,隐约能看到架着一道精巧的石桥。
这栖霞峰和问剑峰离得比她想象中还要近。
莫玄春把剑稳稳地悬停在问剑峰空中,问道:“小师妹,你想住哪儿?”
沈玄宁道:“住哪儿?这还能选?”
“那是自然的。我们问剑峰人少,整个山上就师尊还有我们六名弟子,如今再算上你,满打满算才八个人。你想住哪里就住哪里,随便挑,哪怕你想在峰顶上搭个窝都没人管。”
沈玄宁想起来了,问剑峰确实是逍遥宗九峰里最特殊的一个。
没有旁系长老,也没有什么侍奉的小弟子,偌大一座主峰,只住着明净和他的几个弟子,每个人能分到的地方确实是大得离谱。
她的目光在山间扫了一圈,山脚靠近峡谷的地方,立着一个很大的院落,院墙外就是一片碧绿的湖泊。
“住山脚那边,可以吗?”沈玄宁指着那个院落,“我看那里挺好。”
“当然可以,小师妹你倒是会选,那可是师尊亲手建的。”说罢,她带着沈玄宁足尖一点,飞剑化作一道流光,转眼便落在了院门前,“哦对,这名字倒是也与你很相配呢。”
院门最顶上挂了一个牌匾,上面写着归宁居。
刚踏入院门,沈玄宁又被眼前的景致给惊艳了。
内里亭台楼阁错落有致,门口的青石板路蜿蜒穿过一片竹林,路尽头是座小巧的石桥,桥下溪水潺潺,几尾金红色的锦鲤在水里悠闲游弋,桥对岸是主屋,白墙黛瓦,廊下挂着一串风铃,风一吹不时发出声响。
更妙的是庭院东侧,竟有座半悬空的凉亭,坐在亭中正好能俯瞰院外的湖泊,湖水倒映着山间翠色,连带着这庭院都成了画里的景致。
只是这凉亭的顶上……
怎么好像躺着个人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