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学铃声响起,王黎站在军区附属小学门口,看着一群群穿着朴素但整洁的孩子们蜂拥而出。楚楚背着新领的粗布书包,小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,老远就朝她挥手:“妈妈!”
王黎笑着迎上去,接过女儿的书包,顺手揉了揉她的小脑袋:“第一天怎么样?”
“可好了!老师夸我字写得整齐!”楚楚骄傲地挺起小胸脯,随即又压低声音,“我一个字都没说……那个的事。”
“真棒!”王黎捏了捏女儿的小手以示鼓励,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校门口另一个熟悉的小身影——顾谦。那孩子独自一人走出来,书包带子规整地挂在双肩上,步伐沉稳得像个小军人。
“顾谦!”王黎鬼使神差地喊了一声,招了招手。
顾谦明显愣了一下,犹豫片刻,还是走了过来,小脸绷得紧紧的:“阿姨好。”
“正好一起回去。”王黎笑眯眯地说,伸手想帮他拿书包,却被小大人敏捷地躲开了。
“我可以自己回去。”顾谦诚实地说道,声音清脆,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。
“顺路嘛!”王黎不由分说地牵起楚楚,示意顾谦跟上。
三人沿着林荫道往家走,楚楚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的见闻,顾谦偶尔应一声,气氛意外地和谐。
转过一个弯,远远就看到顾廷军挺拔的身影站在路边。顾谦明显吃了一惊,小跑两步上前:“爸,你怎么来了?”声音里是掩饰不住的惊讶和一丝几不可察的欢喜。
“接你。”顾廷军简短地回答,目光却落在王黎身上,“谢谢你带顾谦回来。”
“顺手的事!”她指了指幼儿园方向,“我们去接小硕了,回见!”
走出一段距离,王黎还能感觉到背后那道如有实质的目光。
晚上王黎坐在书桌前,拿出笔记本,郑重其事地写下:
1966年-1976年:十年特殊时期。知识分子上山下乡,老师、医生、有海外背景或关系的人被下放。
笔尖在纸上顿了顿,墨水晕开一个小黑点。她盯着那个黑点,仿佛看到了自己岌岌可危的未来。距离风暴开始,只剩不到两年时间了!
她深吸一口气,继续写道:
短期目标:
1。在军区找一份正式工作!必须成为军区体系内的人,绝对不能离开军区保护圈。
归国华侨的身份太敏感,一旦下放,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绝对活不下去。
2。慢慢淡化海外背景。
不能再提任何国外的事,最好让大家都忘记新一点。
3。建立可靠的社会关系。
顾廷军、王逵、陈参谋长、蒋司令这些人的信任和庇护至关重要。
4。学习必要生存技能。生火、做饭、缝补……
5。储备物资。粮食、布匹、药品……
写完这些,王黎盯着纸面发呆。两年时间,说长不长,说短不短。要在军区找份工作,谈何容易?她一没技术,二没背景,三没户口……
“看来还要靠无人机帮我站稳脚跟。”王黎喃喃自语。
虽然她对无人机的技术一窍不通,但使用经验丰富!而在1964年的中国操作过无人机的人,她绝对是独一份!
不知道凭借玩机经验能不能参与项目研发?或者担任无人机操作训练指导师?
正琢磨着,门外传来敲门声。
“王黎同志,在家吗?”是顾廷军的声音,一如既往的沉稳。
王黎赶紧把笔记本塞到被子底下,整理了一下衣服去开门。顾廷军站在门口,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