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研究所笼罩在一层薄雾中,王黎刚跨进大门,就被两名警卫拦住。
"王黎同志,周所长请您直接去会议室。"
推开会议室的门,烟雾缭绕中,十几位专家正围着一张长桌激烈讨论。周所长一见她,立刻迎上来:"王黎同志,可算把你盼来了!"
王黎扫了一眼,发现除了几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,还有不少年轻的技术员,桌上铺满了图纸和草稿纸,铅笔和计算尺散落各处。
"周所长,您太抬举我了。"她苦笑道,"我也就是知道个皮毛,具体原理可说不清楚。"
"不怕!"周所长拍拍她的肩膀,"你只要给我们指个方向,剩下的我们自己琢磨!"
一位戴厚镜片的老专家推了推眼镜,急切地问:"王黎同志,你昨天提到的拍立得,能详细说说吗?"
王黎深吸一口气,回忆着前夫曾经念叨过的相机知识:"现在的胶片相机,拍完照片得冲洗才能看到,对吧?"
"对!"几位技术员异口同声。
"但拍立得不一样,它拍完照片,几秒钟就能显影。"
"几秒钟?!"一位年轻研究员惊呼,"这怎么可能?"
"原理其实不复杂。"王黎尽量用通俗的话解释,"它的相纸里自带显影药水,拍完照片后,相机里的滚轴会把药水均匀挤出来,让影像直接显现在相纸上。"
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。
"自显影技术?!"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猛地站起来,手指颤抖着在纸上画着示意图,"药水直接封装在相纸里……那相纸结构得多复杂?"
"不止。"王黎补充,"显影药水还得稳定,不能提前泄露,也不能失效。"
"那彩色胶片呢?"另一位专家迫不及待地问,"现在国内只能洗黑白照片,彩色胶片连进口都难!"
王黎回忆了一下:"彩色胶片比黑白复杂得多,它需要在片基上涂好几层感光乳剂,每一层对不同颜色的光敏感。"
"多层感光?"一位年轻技术员眼睛一亮,"那显影的时候,不同颜色怎么分层处理?"
"具体配方我不清楚。"王黎摇头,"但我知道,彩色胶片的涂层至少得有十道工序,每一层的厚度和成分都得精确控制。"
会议室里瞬间鸦雀无声,所有人都在疯狂记录。
"王黎同志,"周所长声音有些发颤,"这些技术,国外已经成熟了吗?"
"有些国家已经有了,但成本很高。"王黎谨慎地回答,"不过,我相信我们的专家一定能攻克难关。"
"必须攻克!"一位老教授拍桌而起,"我们连原子弹都能造,还搞不定一个彩色胶片?"
讨论越来越热烈,有人开始计算感光材料的配比,有人讨论涂层工艺,还有人直接画起了相机的结构图。王黎看着这群专注的科研人员,心里既敬佩又感慨——他们或许现在连彩色照片都没见过,却已经在为国家的技术突破拼命钻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