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皮小说网

皮皮小说网>永乐帝后 > 岳父岳母的提醒(第2页)

岳父岳母的提醒(第2页)

“母亲能随行父亲身侧,女儿方能安心。”徐仪由衷说道。北平苦寒,战事不定,母亲独留京师应付各方势力,倒不如北上与父亲相互扶持。

“辉祖和添福会留在京里,继续做皇子伴读,也好与你作伴。无论宫里宫外,你姐弟三人当时刻相互扶持。”谢佩英细细地叮嘱着,眼中满是为人母的不舍,“要谨记你是他们的长姐,纵使成了燕王妃,国公府的重担,也暂时还要你来挑起。”

“女儿记下了。”徐仪郑重地应下。

谢佩英欣慰地点了点头,她又看了一眼丈夫,知道他有话要单独与女儿说。于是站起身,理了理衣袖:“你们父女俩说说话吧,我去看看厨房,晚饭要喝的汤也该炖上了。”

她缓步走了出去,屋内的侍女也极有眼色地随之退下。

徐达把徐仪领到了一张大明疆域舆图前,正欲开口,却瞥见她有话要说的样子,于是略侧过身,沉声问道:“有何事欲言?”

徐仪这才发觉徐达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,沟壑更深了,两鬓也添了许多银丝。

她垂下眼帘,只觉得自己的彷徨在父亲面前是如此不值一提,却听徐达温声道:“我常年戍边,每年唯有这段时日,能好生听你说几句话。”

她终是轻声开口,嗓音低微:“爹,自刘公派人秘密在中都散布舆论,煽动民愤,导致无数工匠丧生。再到近日,朝中官员被下狱、罢官、赐死者,已难以计数。一场权谋,究竟要牵连多少性命?女儿实在不解,为了扳倒一人,如此大动干戈,血流成河,当真真的值得吗?”

她的声音里带着细微的颤抖,是未经世事的纯善,让她在冰冷的现实面前感到恐惧与不忍。

徐达静静地听着,并未打断,只是看着面前的大明疆域图。他伸出手指,缓缓抚过图上万里山河。

“仪儿,”他再度开口,声音沉稳如山,“你以为这就多了?洪都之战,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压境,大哥帐中折了四十余兄弟,士卒生还者不过万余。鄱阳湖一役,烽火过后,湖水尽赤,浮尸百里。平江之战,围城一年零四个月,破城之日,军民死伤早已不可计数。与沙场白骨相比,如今朝堂上所流的血,算得什么?”

“朝堂之争与沙场厮杀并无二致。你的敌人不死,便是你死,你的亲族朋友也无一能幸免。刘公性命设局,所谋又岂止是眼前一时,更是要博此后,天下数百年的太平。”

他转过身,语气稍缓:“战场上杀人,是为了开疆拓土,定鼎天下。朝堂上杀人,是为了肃清奸佞,国祚永昌。眼下所牺牲者,远不及战场所殇之众。可若今日不除这隐患,他日天下受累之百姓,怕是比战场上还要多出千倍万倍。”

徐仪怔怔地听着,这些道理她都能明白,情感却依旧难以平静。

徐达慈爱的望向女儿,他是个观念传统的人,对女儿的期许远不如对儿子严苛,于是温声道:“爹总不能要求你一个没见过战场的孩子,立马有我这般铁石心肠。但仪儿,世道如此。再过几年你自会明白,哪儿有什么完美的谋划,万全的政策。”

“为父要的,不过是为家人多谋一分安稳,为天下多尽一份心力,如此一生,便不白来。”

话音未落,却听门外脚步急促,小厮躬身来报:“老爷,燕王殿下来访。”

朱棣来得突然,披一身风雪。甫一入内,便解下玄色大氅交予侍从,向徐达恭敬行礼:“徐叔叔。”

徐达笑着颔首,徐仪已收敛情绪,轻声问道:“殿下大雪天前来,所为何事?”

“听闻徐叔叔在府上,特来问安。”答话间目光掠过徐仪,虽见她容色平静,却仍察觉几分异样。正待探问,徐达已开口道:“燕王来得正好。老夫有些话要同仪儿说,殿下不妨一同听听。”

朱棣神色一凛,正色聆听。

徐达目光扫过二人,特别看向朱棣,意味深长:“只是今日之事,只是我们作为一家人提起,出了这道门,便当从未听闻。”

朱棣颔首:“晚辈明白。”

徐达这才沉声道:“你们可知,德庆侯廖永忠年初被陛下赐死,所为何故?”

徐仪率先开口:“说是僭用龙凤诸不法事。《大明律》写得清楚,龙凤图样,非帝王、储君、亲王不可用。”

朱棣也补充道:“廖将军战功赫赫,平定福建、广东、广西,伐蜀灭夏,但却得意忘形,购买豪宅美妾,侵占百姓良田,且与先丞相杨宪勾结,窥探圣意,引父皇不满。”

徐达的手指重重落在舆图之上:“但真正的杀机,远不止于此。”

徐仪凝眸望去,见父亲指尖正点在应天府不远的一处水域,眸光倏然一亮,她轻声道:“是因为巢湖水师。”

这句话虽轻,却让朱棣不由侧目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