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唐西西曾承诺过教那些邻居婶子如何制作槐花饼,她们的学习热情极度高涨。每天一大早,三五成群地来到大槐树底下摘槐花。
接下来的几天,村口那几棵老槐树可真是遭了殃。
低处的枝条早已被捋得精光,连高处也被村民们用各种自制的长杆钩子勾的一团糟,原本茂盛的树冠变得稀稀拉拉,只剩下零星几串残花在风中摇曳。
唐西西知晓村民们的热情如此高涨,倒不在意,大家一起努力,共同富裕,摆脱贫困,也是一件好事。
现在,她已经看到了野食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潜力,只要她细心认真钻研,一切指日可待。
唐西西把精力放在这些山野美食上,定定心心地打造属于自己的另类美食帝国。
新一批用芥菜混合少量马齿苋泡的酸菜已经开缸,味道相比以往更加醇厚丰富。
香椿芽虽然量少价高,但在集市上推出香椿炒蛋的试吃后,那独特馥郁的香气已经征服了几个识货的老饕,竟有人愿意出二十文买一小把回去尝鲜。
凉拌蕨菜酸辣清爽,开胃生津,也颇受欢迎。
现做的荠菜馄饨鲜美多汁,做起来有些费时费力,但丝毫不影响销量。甚至有些人宁愿饿着肚子,也要来上一碗。
唐西西小摊的生意,越来越旺,日益红火。
又一个赶集日。
天刚蒙蒙亮,唐西西就推着她的小车,慢悠悠地驶向青溪镇集市。
今天车上的种类非常丰富,有两口装着不同风味酸菜的小坛子,有一小筐用湿布仔细盖着的香椿芽,有一盆已经凉拌好的蕨菜,还有……她的秘密武器。
一大盆拌好薄粉的新鲜槐花。
虽然她早就做过,但这还是她第一次在集市现场做,不知道效果如何。不过她有信心,这种时令鲜物一定能让自己的名气更上一层楼。
刚拐进集市那条主街,她就感知到了喧闹的人声和熟悉的市井气息。
唐西西依旧是老地方,竹编老汉王大爷的旁边,这几次赶集下来,连带着王大爷的生意都比以前好了许多。
王大爷也知道是唐西西带来的客源,投桃报李,经常送一些干柴。尽管唐西西多次婉拒,王大爷照旧,唐西西无法,只好应承下来,每次摆摊,她都会特意留一些送给王大爷。
两人早已培养了默契。
然而,还没等唐西西走近,一股熟悉又不同的味道飘到她的鼻尖,她细细闻了闻,还有一股焦糊和油腻感的甜香,不是很好闻。
唐西西不经意地捂住了鼻子。
走的近了,唐西西的脚步一顿,循着香味望去。只见在她往常摆摊位置的斜对面的不远处,赫然多出了两个卖槐花饼的摊子。
左边是村西头的孙氏和女儿。
她们面前支着一张歪歪扭扭的破桌子,桌子上摆着一个豁了口的陶盆,里面堆着些裹了面粉的槐花,但明显花瓣发黄,早就不新鲜了。有的竟然还夹杂着烂叶子。
旁边一口黑乎乎的铁锅里正煎着东西。锅里油放得倒是不少,但油温明显不够,几块似饼非饼的东西在温温的油里半煎半泡着。
边缘软塌塌的,颜色也是深浅不一,有的地方焦黑,有的地方还泛着生面粉的白。
唐西西刚刚闻到的味道,就是从这锅里飘出来的,如今靠得近了,里面的焦糊味儿越来越重了。
右边则是邻村有名的精明妇人周寡妇。也不知她从谁那里听得了消息,速度倒是挺快,短短时间,就支了个摊出来做生意。
周寡妇的摊子看着稍微比孙氏的讲究些,用块半新不旧的黄布铺了桌面,槐花处理得也相对干净些,至少花蒂摘掉了,也没有枯枝烂叶。
她用的油也更清澈,锅里的饼煎得也规整许多,颜色金黄,看着挺有食欲。
只是那香气,比起唐西西做的,总觉得少了点灵魂,过于直白单调,少了那份清雅馥郁的花香底蕴。
孙氏眼尖,老远就看到了推车过来的唐西西,脸上立刻堆起笑容,大声招呼,任谁都能看出她眼底的得意。
“西西丫头来啦!快来看看婶子做的槐花饼,按你说的法子,裹点面,再往锅里一煎,你闻闻,香喷喷的。”
孙氏压根儿不需要唐西西的回复,只是为了炫耀与显摆。明里暗里的意思就是,你能做,我也能做,我还能赚得比你多。
她转而和女儿一起大声叫卖道:“走过路过,千万不要错过啊!大家伙儿都来尝尝,新鲜出炉的槐花饼,外酥里嫩!今天开业第一天,价格给到最低,五文钱两个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