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瓶车刚驶进村委会大院,云荼就看见那个趴在桌上午休的青年男人正站在门口张望。男人身形挺拔,目测与陈澍差不多高,约莫一米八五左右,鼻梁上架着副银边眼镜,比陈澍更添几分书生气。
许书明见云荼下车,连忙迎了上来,脸上带着几分腼腆的笑容:“你是……云荼吧?云支书刚给我打电话了。”
“是的,许书记。”云荼礼貌地回应。
“我看大家都是同龄人,你叫我名字就行了,我叫许书明。”说完,他侧身让出门口的位置,“刚不好意思,中午实在太困了。我们去办公室坐,我给你倒杯水。”
云荼走进先前敲门的办公室,目光不自觉地扫过四周。办公室不大,却收拾得井井有条,靠墙的书柜里整齐码着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的书籍,桌上的笔记本电脑还亮着,屏幕上是村里的花名册。
许书明给她倒了杯水,玻璃杯在桌上轻轻一放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
“云支书说你在旧茶厂的旷野社区工作?”许书明拉开椅子坐下,从抽屉里翻出个皮质笔记本,“说实话,我才来咱们云家村不久,现在还是熟悉人和环境的阶段。旷野社区我听村民提过好几次,一直想找机会去看看,没想到今天能在这儿遇上你。”
他眼里闪着真诚的好奇,“能给我讲讲你们旷野社区主要是干什么的吗?”
“我们主要是把大城市的远程工作模式和乡村资源结合起来。”云荼捧着水杯,语气平和地解释道:“现在社区已经有十多位数字游民入驻了,有程序员、画家、摄影师……大家利用互联网远程办公,既能享受乡村的环境,又能创造经济价值。”
许书明听得眼睛发亮,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:“这个模式很新颖!完全符合数字乡村的发展方向。我听云支书说你们想申请补贴?”
“嗯,”云荼点点头,语气恳切,“我们社区对网络要求特别高,现在用的企业专线每个月要三千多块,这对刚起步的社区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。还有社区门口那条路,坑洼不平的,下雨天全是泥坑,不仅影响游民出行,以后如果想发展乡村旅游,交通也是大问题。”
许书明在笔记本上圈出网络和道路两个关键词,指尖在纸面轻叩片刻:“网络补贴有政策支持,市里今年刚出台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扶持政策,乡村新业态的高速网络费用能申请30%补贴。路的话属于村内公益事业,得走一事一议程序申请财政奖补,需要社区和村民共同筹资一部分。不过你刚才说想发展乡村旅游,这倒是个突破口,如果能纳入乡村旅游规划,说不定能申请专项补贴,就不用村民掏钱了。”
云荼看着他熟练地解读政策、规划方案,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。
“太感谢你了许书记!”云荼由衷地说,“我们社区刚起步,很多政策都不懂,有你帮忙真是太好了。”
“不用客气,”许书明合上笔记本,笑得真诚,“你们能把项目落地在云家村,就是在为乡村振兴做贡献。我也正苦恼,来这里一个多月了,还没给村里做出些实事来,这不刚好来了个好项目。”
他说完便掏出手机,“云荼,方便加个微信吗?你后面整理份旷野社区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发我,我去镇上开会时好重点汇报。”
云荼忙不迭地掏出手机点开二维码,“好嘞,那就辛苦许书记了,哦,不,许书明。”
二维码扫描成功的提示音轻响,两人相视而笑,空气中的陌生感悄然散去。
事情搞定后,许书明将云荼送到村委会门口,云荼骑着电瓶车往社区赶,风里混着水稻的清香,她心里轻快得像踩着棉花。
回到旷野社区时,林雅正站在门口张望。看到云荼回来,她兴奋地迎了上去:“云荼姐,你可算回来了!”
“怎么了?”云荼支起电瓶车支架。
“周大哥同意帮我们拍宣传片了!”
“真的吗?太好了!”云荼高兴地说。
“不过,”林雅话锋一转,有些犹豫地问道,“云荼姐,你真的要把306那间房让出来给周大哥住吗?那可是澍哥特意给你安排的卧室啊。”
云荼理了理头发,语气自然:“我既然已经加入你们了,理应去员工宿舍住。306这么好的房间应该留给有需要的人用。摄影大哥可以在306拍茶山日出视频,这样也能更好地宣传我们社区。”
林雅点点头:“好吧,我帮你收拾东西!”
收拾好行李后,云荼跟着林雅来到一隅的员工宿舍。这里有四间房,一边两间,两两相对,中间是共用的小客厅。云荼跟着林雅走进时,正看见宋青昱从对面房间出来,看见她们手里的行李眼睛一亮:“云荼姐搬来啦?”
云荼点点头,林雅指了指陈澍隔壁的房间:“这间还空着,采光最好!”
安顿好之后,云荼向林雅要了件旷野社区白T工服,她去卫生间换上,出来对林雅说:“小雅,我想去拜访一下那位画漫画的女生。你知道她现在在哪里吗?”
“她一般在工作区,坐在最右侧的角落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