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回说到这里也很唏嘘:“好好的日子,不堪流言,最后折腾成这样。”
“总之,最后他犯事被捕,为了戴罪立功,他便自行供出,知晓潼关一战真相。”
皇后许久不曾说话,听到此处才问:
“他一小小将领,竟然知道这种内情。”
顾回恭敬道:
“娘娘圣明。
据他所说,他确没资格跟着参与,只是与一位参将心腹是同乡。
此前这参将在闻香阁喝醉了口无遮拦,他才知道的。”
皇后微一颔首,看来也是觉得可信。
“这消息难得,本宫晚些会和陛下细细商议。”
又对着他们几人安排:
“此事你们也帮不上什么忙,你父皇那边,想来萧归已去了,不如你们去看看,行刺一事或许还能提供点线索。”
林绵随李珩起身,行礼称是。
顾回也跟着起来:“娘娘,那我也先告退,改日再来向娘娘陛下请安。”
皇后应允后,三人便离了坤宁殿。
顾回本欲出宫回府,李珩却非拉着他同去:
“你小子一向机灵,抓刺客你也出出力!”
三人还未到,英昭殿内,萧归与皇上已经商谈许久。
皇上脸色凝重,连萧归也一改往日作风,很是严肃。
“晋王,你方才说,北代最初知晓单州兖州两州主将相互勾结、养寇自重,从各自朝廷骗取军需补给,你们是何时得知的?”
萧归语气诚恳:“不瞒陛下,在潼关一战前,我们便已发现。”
“按你方才所说,如此重要的军情,你们北代中枢,竟是从一个民间掌柜那里获取的?”
“陛下,方才我已细细告知了,陛下可千万别小看这鹊起楼和闻香阁,他们的生意可是遍布北代各州府。
更重要的是,常人往往在此不设防,一不小心就吐出些真实情报。”
皇上深思了一会:
“所以近几年,你回北代后接触军务,大展拳脚,也是结识了这位柳掌柜。
想来,你的功绩本上,少不了她的助力吧。”
萧归一笑,不置可否:“陛下圣明。”
见皇上没有下文,又催促道:“陛下,萧归已将当年真相悉数告知。不知道您所说的,调查刺客,处理宁津侯,是否还算数?”
皇上刚欲回答,便有公公入内禀报:
“陛下!平康公主与太子殿下,还有顾家小将军,在外求见。”
皇上忙回:“快传。”
又补充交代:“去司膳房要一些果脯蜜饯或者甜糕之类的点心,暮儿一向喜欢的。”
程公公应了后出去通传,不一会三人便进了殿中,规规矩矩行礼问安。
皇上笑眯眯地让他们起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