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
薛云朔没在薛府久留。
时间悄悄过去,年前的募兵,眼看就要暂告一段落。
这天清早,雪下得很深,他最后一次翻过那堵矮墙,隔着朦朦的窗户,看了薛嘉宜一眼。
时辰还早,她没有醒,睡颜安详而宁和。
悄悄地走吧。
薛云朔心想,要是叫醒她、和她道别,她怕是要哭鼻子了。
他低笑一声,回眸看了她最后一眼。
眸底的那一点笑意转瞬即逝,身形尚显单薄的少年昂起下颌,紧了紧背上妹妹裹好的行囊,迎着还未乍破的天光,再没回头。
……
床帷间,薛嘉宜缓缓睁开了眼帘。
她似有所感,目光怔怔,捧着毫无征兆作起乱的心跳坐了起来。
她缓了好一会儿,直到屋檐外飘起细雪纷纷,她才慌忙趿鞋起身,近乎趔趄地奔至了窗前。
漫无边际的白色铺陈在天地间,那几枚就要被新雪覆盖掉的鞋印,显得刺眼极了。
薛嘉宜打开窗,闭上眼,任冷风吻过她颤抖的眼睫。
不能哭……她要好好的,要叫他安心。
——
正午时分,薛云朔的离开被仆人察觉了,连带桌上那一封留给薛永年的书信。
信的内容很简短,只说了他有志报国,投军去往西南,让薛家不必找寻。然而薛永年攥着这封信,神色却是晦暗不明。
秦淑月看着他有些在颤抖的手指,微微一惊,试探般问道:“老爷,这……”
“成何体统!”薛永年把信往桌上一拍:“当我薛家是什么地方,又当我这个父亲是什么!”
把信拍下之后,他大概仍觉气不顺,又叫人把薛嘉宜叫了来,明摆着是要诘问。
薛嘉宜猜到了会有这一出,来到正堂的时候,并不慌张,问她什么,她都只说不知。
被这个平素木木呆呆的女儿顶回来好几句之后,薛永年简直比读信时还要火大。
然而宗太妃懿旨已下,这个女儿虽还未正式进宫,却已算半个庆安宫的人了,薛永年勉强压制住心底的怒火,冷笑道:“你们俩兄妹,还真是一路货色。”
薛嘉宜并不把这句话当成讽刺,反倒接受良好地弯了弯唇角,朝他屈膝一礼:“父亲谬赞,我不如兄长许多。”
秦淑月都快憋不住笑了,很是艰难地绷着脸劝和。
好在她的救星马上就来了,门外,一个丫鬟怯怯地打断了堂前的对话,通传道:“老爷,夫人,宫里来人了。”
……
之前来过的那个面白无须的小宦官,此刻已在前厅等候。
上回便是秦淑月见的他,她赶忙上前,客套道:“陈公公,这是哪来的风,又将您给吹来了?”
宫里来的人,无论位高位低,总得多给几分薄面。薛永年亦是客客气气地请了这宦官进来。
宦官姓陈,叫陈卫,若非下巴上一片光溜溜的,瞧着几乎像个文人,而非太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