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还没恭喜你成功攻克希尔伯特第六问题*。”采访的记者祝贺道。
“谢谢。”申观复礼貌地笑了笑。
“因为希尔伯特第六问题,有人称你是名‘不务正业’的物理学家。你怎么看?”
“我坐在电脑前看,”申观复稍微开了个玩笑,“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我去研究数学问题是不务正业,但我始终认为,数学是物理的基石,而物理是数学的延申。”
“那在你的眼里,物理和数学的重要性会有先后之分吗?”
“这其实很难说,”申观复顿了顿,“毕竟你很难讨论具体是本质更重要还是实现更重要。而对于我来说——大家都更愿意称呼我为物理学家——显然我会更偏向物理一点。”
记者专注的面上也忍不住带了点笑意:“虽然是物理学家但是也研究数学难题,是吗?”
“哈哈,是这样。”
“大家都说,你是如今最接近菲尔兹奖的华人科学家,听到这种说法,你会有压力吗?”
“嗯…坦白来说,不会。”申观复摇摇头,“我的本意并不是为了获得各种奖项,比起拿奖,或许我会更希望自己在理论物理的研究上更进一步。”
“在理论物理的研究上更进一步?”
“对,也许大家说我不务正业也确实有点道理,毕竟最近我在物理上的进展相对而言比较不明朗。”
“你在研究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这种进展不甚明朗的情况吗?”
“如果我说不会可能大家都想把我切片研究了吧,”申观复笑笑,“毕竟是科学的最前沿,若是说一直非常顺利也并不现实。”
“那遇到这种情况会有焦虑、挫败吗?”
“挫败…其实比较少见。”
“是因为有信心能解决,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呢?”
“做研究首先就要相信自己嘛,相信自己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,相信自己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,不然很容易中途就放弃了吧?”申观复言语中带了点鼓励之意,“另外,大家可能也知道,我其实在学界里算是比较年轻的,我想着,我还有很好很长的时光去研究,也许就不太会有焦虑的情绪出现。”
“只是说比较年轻实在是太谦虚了,”记者忍不住往后仰了仰身,“能够在24岁已经做出这样的成就,通常会被大家叫做天纵之才。”
申观复皱了皱眉:“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天才这个词。”
“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样想的原因吗?”
“嗯…”申观复思考了一下,“我确实承认,可能会有人在某些方面是有天赋的,但天赋并不是获得成功的全部原因。天才这样的词汇天然地抹杀了个人的努力,但实际上,我认为努力是比有天赋更为重要的一点。”
“你会认为努力其实才是成功的关键吗?”
“是这样的,”申观复表示肯定,“就以大家近期肯定都很熟悉的游戏——荣耀——的职业选手来说吧,里面就有一位手速在大家看来可能不那么有天赋的选手,但是通过在其他方面的学习和努力,也取得了大家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不是吗?”
“是近期开展了世邀赛的荣耀吗?”记者也很明白申观复举的例子,“其实我们下一场采访就是你刚刚提到的选手呢。”
申观复带了点惊讶:“那真是很巧了。”
“说到荣耀,我们发现似乎很少有人关注到过,”记者将话题拉回,“你其实曾经在大学的时候去荣耀一家战队的青训营训练过,是吗?”
“是的,”申观复带了点回忆的神色,“那是一段很愉快的时光。”
“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呢?选择用一年去做和物理无关的事情?”
“怎么说呢,”申观复组织着语言,“可能大家会觉得我浪费了宝贵的一年时光,是吧?但是我认为,如果想做一件事情,那么我们就没必要过多的瞻前顾后。刚好,我有能力为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,于是我就去了。如果我当时出道了,说不定大家现在看到的我就是一名顶尖的职业选手了呢。”
记者脸上也带出一点笑意:“在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很成熟的想法了呢。那现在,你又是怎么想的呢?”
“现在物理已经成为与我人生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了,”申观复摊开手,“我真切地热爱着它,并愿意为它献出我生命中剩余的时光。所以…”
“所以?”
“所以很遗憾,”申观复笑起来,眼里闪过柔和的光,“我注定是其他领域得不到的人。”
《申观复专访:阐努力重于天赋之论,表余生献身物理之志》
近日,物理学家申观复接受记者采访,就科研态度、个人追求及与物理的深厚渊源分享见解。
申观复在专访中明确指出,在她看来,努力是比天赋更为关键的因素,且这一观点适用于任何领域。她强调,无论从事何种事业,持续不懈的努力往往能带来更显著的成就与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