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布料轻若无物,触之似抚云絮,据说是由苏州织造局专为皇室特供,一匹千金难求。
夜幕降临时,景仁宫内燃起九盏长明灯,象征九九归一,福寿双全。
窗外细雪初落,宫人们轻手轻脚地挂上绣着“百子图”的帐帘。佟佳氏坐在床畔,轻轻哼起一支满洲古谣,歌声低柔,温恪忍不住闭上了双眼,沉沉睡去。
由于温恪与胤祥乃是双生子,二人在同一天诞生,故而在皇太后的主持下,于慈宁宫举办抓周宴。
抓周宴那日,晨曦还未完全将夜幕的余韵驱散,整个紫禁城仿若仍沉浸在半梦半醒的朦胧之中。
景仁宫却早已热闹非凡。天还未大亮,伺候温恪的嬷嬷们便唤醒尚在睡梦中的温恪,将她精心打扮一番。
只见温恪从头到脚一身红装,衣服上以金线绣满了寓意吉祥的精美花纹,远看之下,竟真如一个喜庆的红包一般。
这些华丽的衣物层层叠叠,将她包裹得严严实实,以至于她连活动一下都有些困难。
没办法,听说快要到寒衣节了,京城的天气,特别是早晨,还是挺冷的。
之所以穿成这样,主要也是这京城的气候渐冷,尤其在早晨,寒意颇为浓重,这般穿着也是为了给年幼的温恪保暖。
可不能因为小公主满周岁了,便放松了警惕。
他们娘娘可承受不住再一次的打击,若是皇贵妃有点什么事,他们这景仁宫上上下下的,可就都别想活了。
正因为清楚这一点,照顾小公主的嬷嬷宫女,更是上心,深怕出一丁点的差错。
“我的小乖乖,快来乌库妈妈这里。”太皇太后端坐在软榻之上,目光慈祥如春水般流淌在孩子身上,笑意盈盈地轻拍身旁的锦垫。
“妈妈~”温恪张开肉嘟嘟的小手,欢欢喜喜的喊道。
“哎呦,乌库妈妈的小乖乖。”太皇太后被这声娇唤哄得心花怒放,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。
“哎呀,乌库妈妈有了曾孙女,就不要曾孙了。”太子胤礽从外间缓步而入,唇角含笑,语气佯装委屈,眼中却满是温情。
“要的,要的,都要的,一个都不能少!”太皇太后一见曾孙到来,更是笑得合不拢嘴,眼中闪烁着宠溺的光芒。
在众多孙辈之中,太子胤礽无疑是太皇太后的心头宝。
自幼由康熙帝亲自教养,那份与众不同的尊贵与亲厚,在老太太心中早已根深蒂固,成为不可替代的存在。
相较之下,大阿哥胤禔与三阿哥胤祉虽也尊贵,却因年幼便出宫抚养,与祖母之间少了几分朝夕相处的亲密,情感自然难以比肩。
十三岁的胤礽已初具少年风姿,身形挺拔清俊,在一众嫔妃环绕中显得格外卓然不群,宛如鹤立鸡群,气度从容而不失温雅。
“保成就知道,乌库妈妈最疼爱保成了。”胤礽上前一步,亲昵地搂住老太太的肩膀。
哇,这就是她太子哥哥吗?
温恪睁大了水灵灵的眼睛,心中惊叹不已。
她一点听不到系统的播报,事实上从刚刚开始,这系统就喋喋不休,温恪早就练就了一心多用的本事。
相比大哥的英武不凡,太子胤礽更似君子如玉,温润清朗,举手投足间皆透着皇家嫡子的教养与风范。不愧是康熙帝亲手调教出来的储君,一言一行皆有章法,气度天成。
因身处太皇太后身侧,太子胤礽更是收敛锋芒,谦和有礼,毫无骄矜之色,反倒更显温文尔雅,令人如沐春风。
那张俊逸出尘的面容,配上这般沉稳从容的气质,简直令人移不开眼!
也难怪把这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崽崽给看呆了:哇!太子哥哥好好看!
太子胤礽正低头与祖母低语,忽而耳畔传来一道清脆稚嫩的心声,不禁微微一怔,狐疑地侧目望去,是他听错了吗?
可对上温恪那双懵懂澄澈的小眼神,太子胤礽觉得自己应该是幻听了,不然小家伙嘴都没张,怎么能喊他呢?
除了太子胤礽,其余几位阿哥也陆续到来。若只是寻常小公主与十三阿哥的周岁宴,他们未必会专程出席。可此次乃是太皇太后亲口提议,又设宴于慈宁宫,规格非同一般。
康熙帝更是特许他们半日休沐,专程前来凑趣热闹。
平日里被书斋功课压得喘不过气的胤禔,一听能偷得浮生半日闲,顿时喜上眉梢,欣然赴约,还特意为弟弟妹妹各备了一枚精雕细琢的金锁,寓意平安长乐。
只是眼下太子正与太皇太后叙话,他们只得恭敬候立一旁,静待时机上前请安。
这时候,几人也听到了那句太子哥哥,却仿佛在众人脑海中轰然炸响。
此时此刻胤禛终于确信无疑,他竟能听见小妹妹心底最真实的声音,这怎么可能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