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很多电影人,包括华夏和北美都认可的一个答案。
大价钱做了配音,对票房提升作用不大,反而白钱;好的电影,哪怕只有字幕,北美老外也会去看……这是一个深深的误区。
只有哈维这个老狐狸,他做过配音dvd的人才清楚,外语片的配音版本,在音像市场有多受欢迎。
这不是锦上添,而是暴利。
如果《英雄》和《卧虎藏龙》一开始就有配音的话,他不敢想象北美和音像租赁市场得卖的有多爆炸。
对很多大热电影,配音就是王炸。
没人气的影片,确实配音和字幕没多大区别。
“《金陵英雄》有贝尔,这就值得配音了!”
“还有日本人……”
哈维思索了下,沉吟道。
该说不说,站在一个电影人的视角,他很清楚《金陵英雄》是一部国际影片,不仅仅只是因为拍摄有很多国家的参与;而是大屠杀就跟《辛德勒的名单》一样,是一个多国参与的历史。
“嗯,这点他也说了!”
“有贝尔,配音版就值的!”
“但fuck这也不值1000万,他以为配音版就能在北美玩得转吗?”
北美票房最重要的,不是电影质量,也不是配音,而是发行渠道。
六大的发行渠道。
哪怕一部烂片,要北美4500多家影院同时开画,最终的票房也不会太差;但这需要获得几个院线boss的同意才行,不是什么电影,都能获得这么多影院同时上映的。
《卧虎藏龙》一开始就16家试水,也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北美逆袭,拿下了1。28亿美金,以至于《英雄》开画就达到了2000家影院。
这是韦恩斯坦的手笔。
同类型各家院线经理有这个信心。
哪怕六大的影片,要获得这么多院线的支持,也是需要一家家看片会搞定的,你得让院线经理感觉你的电影有潜力,他才会给你排。
北美一切向钱看,你影片能赚钱就是老大。
《金陵英雄》没有市场验证,谁会给你排片?
这不像国内,搞定了中影或者博纳,剩下的交给他们就行了。
“当然,这只是一点!”
“他跟我分析了一谋电影在海外的市场,除了三枪,确实反响都不错!”
这韦恩斯坦也有发言权。
因为都是他负责发行的。
但一部《三枪》,已经让韦恩斯坦产生了信任危机。
“他说这部电影的立意跟《三枪》完全不同,哪怕《菊的诅咒》,其实也不适合北美!”
“但即使这样,《菊的诅咒》海外也拿了3000多万!”
《菊的诅咒》,是《黄金甲》的外文名。
“是海外发行权3000万?”
哈维突然问了一句。
“不,只是北美……”
“那他说《菊的诅咒》干什么,这部电影北美就600万的票房!”
“他只是打个比方,证明《金陵英雄》,跟这些电影都不一样,他不是武侠片,也不是古代片,而是《辛德勒的名单》一样的战争历史片!”
“北美是有市场的!”
“去他妈的市场……”
哈维狠狠的吸了一口,烟雾缭绕之中,露出了他那张千疮百孔的肥脸:“无非是想抬价,蒂姆说的没错,这部电影根本没有任何价值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