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个京都城都笼罩在阴霾的氛围中,势必要查出线索,一来二去进展迅速。
以大理寺为主,各处调动盘查。
这类东西要进京都无非也就那一两个渠道,或是走官,或是有京都有人遮掩。
一来二去查到了小郡王头上。
小郡王气疯了,头发被烧了大把不说,也是这此事情最大的受害者,怎么他反倒有罪了?
整个府都被金吾卫带队围了个水泄不通。
偏他没地方讲理,这事是大理寺与监察司联手查案,谁也越不过皇权威势。
封锁的够快,查得够细,最后查到了小郡王府中的一名门生手下。
朗义禀道:“此人乃科举二榜进士,被友人举荐,小郡王念其才华斐然,便一直养着。”
世家或者宗室养些门客幕僚是正常现象,毕竟哪个达官贵人身边没几个智囊。
馊主意的另算。
朗义继续道:“此人虽有满腹诗文,却未有正心,见迟迟在小郡王面前出不了头,起了歪心思。原是要自导自演,趁着月祭夜人多,来一出救贵人的戏份……”
话到此处,他皱起眉头,神色一言难尽,大概是没料到天子皇城中能出这等胆大包天的蠢材。
一旁,夏时重补道,“那门生,本想买引火线,导到船舱,从底下烧起。谁料想误打误撞和南晋新来的探子撞上了。”
师离忱指腹在案前轻敲,眼皮都没抬一下,意味不明地冷哼了一声,“南晋帝糊涂了?”
这节骨眼,被断了麦粮,不想办法救一救,还派人来闹事?
“回圣上,是两波人。”夏时重拿出调查案本,一丝不苟道,“门生做事不够周密,但有暗探遮掩,本也没什么不会露馅。可坏就坏在,京郊还有一支疑似鞑靼埋伏多年的义庄。”
一个门生想着立功,一帮新来的南晋暗探想着做件大事。
然后被鞑靼人发现了,鞑靼一拍脑袋,要顺水推舟,加速恶化两国关系。
于是两波人就在船上遇见了。
门生借了小郡王的手笔威势,让南晋把猛火油送进来,一把火烧了个底朝天。
一场闹剧罢了。
师离忱兴未阑珊,不过南晋这招真是叫人始料未及,他道:“南晋帝约莫是想不出这种昏招,不是他家老二就是老四。”
老二的可能性大一些。
一个刚在月商犯错又被当成弃子的皇子,急于求成,乱中求生也是可能。
真让这波探子烧成功了,且不说船上官员受伤会引起动乱,就连月祭夜也会被打上不详的色彩。
师离忱冷笑道:“鞑靼也是自大,朕不去处置他们,倒是轮到他们来作乱了。”
义庄那几个,一直都在眼皮底下放着,总比换一波人来重新盯来得方便。
也亏没酿出大事。
轻烟袅袅。
御前沉寂片刻,朗义与夏时重不约而同底下了头,静候吩咐。
师离忱沉吟片刻,道:“小郡王治下不严,罚他十板子长长记性,省得一天到晚给朕惹麻烦。”
“生乱者,其行可诛……赐自尽。”
一句话盖棺定论。
二人俯首道:“臣等遵旨。”
顿了顿。
师离忱问起,“卫爱卿昨日受惊了,如今可有大碍?”
“卫大人今早还与臣一同奔波,或许是受了凉风,刚查出真相便发热被抬回去休息了。”夏时重道。
闻言,师离忱稍稍放心,又转而笑道:“朕还怕昨日那火,把朕的探花郎烧成叫花鸡,还好只是惊着了,多看顾着些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