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小心翼翼打开,里面是一盘磁带和一封信。
信是沈培写的:
>“这是我保存了十五年的原始录音带,编号001。
>那时我还是个年轻研究员,满怀理想地启动‘倾听工程’,却被现实击溃。
>这段录音属于一个因校园霸凌跳楼未遂的初中生。他是唯一愿意说话的孩子。
>后来项目停摆,我以为一切都结束了。
>直到遇见你们。
>把它交给你,不是移交责任,而是传递希望。
>请让它继续活下去。”
小舟颤抖着手将磁带插入MZ-007。扬声器里传出一个沙哑而年轻的嗓音:
>“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听这段话……
>我只是想告诉你们,被打的时候,耳朵嗡嗡响,像有蜜蜂在飞。
>我不是怕疼,我是怕没人知道我疼。
>如果你能听见,请告诉我,我不是活该。”
录音结束,屋内寂静如渊。
小舟起身走到窗前,拉开窗帘。阳光洒进来,照亮空气中漂浮的微尘,像无数细小的光点在跳舞。
他转身,对着录音机说:
>“你好,我是小舟。
>你现在安全了。
>你的声音,已经被听见了。
>而且,它正在改变这个世界。”
他按下保存键,为这盘跨越二十年的对话,标上新的编号:**RE-001**。
数日后,韩凌召集所有人开会。桌上摊着一份新提案:**“回声行动:百校千盒”公益计划**??向全国一百所乡村学校捐赠定制录音装置,每校设立“声音角落”,并培训本地教师成为“倾听种子”。
“资金已经有了。”韩凌说,“一家科技公司决定全额资助,条件只有一个:把他们的AI降噪技术嵌入设备。”
“可以。”小舟点头,“但核心程序必须开源,不能收集数据。”
“同意。”对方代表当场签字。
临行前夜,小舟再次爬上屋顶。星空依旧清澈,铃铛随风轻响。他打开录音笔,轻声说:
>“妈妈,我又做了一个决定。
>我要去那些没有路灯的地方,挂上我们的录音机。
>也许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说话,但我相信,只要机器还在,希望就在。
>你要不要也听听看?
>这一次,轮到我们去听见别人了。”
风拂过耳畔,铃声悠悠。
而在千里之外的一座小城,某个初中教室的角落,一台崭新的MZ-007正静静等待。外壳上贴着一张便利贴,写着稚气的字:
>“欢迎说出你的故事。
>我会一直听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