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急,先去看看老师傅们。”
王厚根愣了一下,随即明白了。
“哎,好好!这边走。”
走了几分钟,到了一户土坯房前。
院子里,三个老人正埋头干活。
一个在编竹篮,一个在扎竹椅,还有一个在刮竹青。
赵海川站着,没出声,静静地看。
王厚根叹了口气,压低声音说:“都是村里手艺最好的老师傅了,最年轻的也六十好几了。”
“那是王三爷,他编的竹筐以前是县里供销社的抢手货。”
赵海川走过去,蹲下身。
“老师傅一天能编几个?”
王三爷抬起头,眯着眼打量他。
“手脚快点两个。”
“慢了就一个。”
“一个能卖多少钱?”
“镇上赶集,运气好二十块。”
“运气不好十五块也得卖。”
老人说完,低下头,继续手里的活计。
二十块。
一个手艺人一整天的劳作,换不来城里一杯奶茶钱。
赵海川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。
这不是手艺的问题。
“年轻人呢?没人学吗?”
萧蔷忍不住问。
另一个老师傅苦笑一下。
“学这个?学了能娶上媳妇?能去城里买楼?傻子才学。”
“东西好卖不上价有啥用?”
“换不来钱啊。”
离开篾匠家,一行人又往后山走。
柳树沟的山泉,在几块大石头下汩汩冒着。
水清得见底,杨光捧起一汪尝了尝。
“甜的!书记,这水真好喝!”
柳树沟的村主任李为民,也跟了过来。
他一脸自豪,又一脸惋惜。
“好是好,就是出不去。”
“前几年有个老板来看过,说是水质比市面上卖的那些矿泉水都好想投资建厂。”
“然后呢?”
赵海川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