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然,要达到升迁目的,仅靠吹吹拍拍的“技术手段”
还不够,还得有真金白银甚至出卖色相等“硬投入”
。
因此,一个“侵入”
就是市场原则侵入非市场领域,把不是商品的东西也商品化了。
最典型为买官卖官,还有权钱交易、权色交易等。
“官场潜规则”
并不是什么新东西,在2000多年高度集权的华夏封建官僚制度下,做官不仅是出人头地的最重要途径,也是投入最小、收获最大的发财捷径。
而官场道路的拥挤、官场竞争的惨烈,也把华夏的官场文化发展到“炉火纯青”
、让其他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望尘莫及的地步,这也是晚清以后华夏社会加速走向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。
当前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主体,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。
他们在具有现代知识结构和开拓精神上有不可否认的优势,但其中有的人缺少与群众的牢固感情纽带,对党的历史和传统的系统学习不多,成长过程又受到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的浸染,受“权力”
意识、“关系”
意识、“交换”
意识这三种意识的影响较深,在价值观上很容易对“官场潜规则”
产生认同感。
而在党内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现实中,仍有太多的东西同纸面上的党纪国法、行为规范差别过大。
不折不扣地照章办事,很多事会做不成,甚至到处碰壁。
这也导致有些人转而从“官场潜规则”
中寻求帮助。
但最根本的原因,是有些干部从政的出发点,已发生本质变化。
表面上讲要“立党为公、执政为民”
,实际上却是做官为私,甚至结党营私。
“潜规则”
的盛行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。
“官场”
就是权力场,是公共权力的集散地。
“官场”
规则所约束的,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和授权者的关系。
一个领导干部按照什么规则来行使权力,为谁行使权力,关系甚大。